清洁工日 高温下清洁工讲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赵四本捡到女儿后,累并快乐着
昨天大暑,古城火烧。
烈日下,那身橘红色的工作服穿梭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一根扫把,一个簸箕,一辆清洁车,整理着遗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垃圾。
他们起早贪黑,寒来暑往。他们不再年轻,没有光鲜的穿着,但是留给你我出门后一座整洁美丽的城市。
7月23日,清洁工日。
这是由民间公益者发起的赞美他们这一群人的网络节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记录他们的工作,听他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让我们一同向这些“城市美容师”致敬,道一声,您辛苦了。
酸 捡来的闺女患疾病 环卫工夫妻不抛弃
赵四本说,他马上就快告别“四本”了。他说的“四本”指的是年龄。“今年我47岁了,奔五就剩下三两年了,体力越来越差,真是年岁不饶人啊。”
他和妻子工作在同一路段,妻子扫地,自己清运垃圾,是标准的“夫妻档”。
昨日下午,在东大街上,赵四本头上搭着毛巾,顶着烈日,蹬着三轮车,干起活来一丝不苟,手脚利索。记者跟他聊了没一会,就汗流浃背。
“我和媳妇都没有啥文化,扫马路干清洁工靠的是自己的力气吃饭。至于出人头地这事,就交给下一代,让娃别受罪,长大了有个好日子。”记者发现,说起孩子来,赵四本笑得格外灿烂。他有个女儿,是他捡来的,今年12岁,上初一。日历翻到12年前。2005年9月,赵四本的妹妹在东大街上打扫卫生时,捡到了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我妹知道我没有娃,捡到这个孩子后马上联系了我老婆,让我们抱回去养。”赵四本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的细节。“要不说,人就是靠一个缘分。我两口子跟这娃一见,就觉得亲。当时就定下来,好好把娃养活大。”赵四本很快去派出所办理了收养手续,又抽空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这一检查,成了他十几年来缠绕在心头的一块心病。这个女婴患有脑膜膨出。
“头顶上有个小疙瘩,医生说会越长越大,得做手术。”赵四本说,亲朋好友一听都劝他把女儿送到福利院去。叹了口气,他轻轻地说:“可我就觉得跟这娃有缘分,看着就亲,我舍不得,累死我也得养着。”就这样,赵四本和老伴涂春娥将这个女儿养到了12岁。
“娃懂事,知道我和她妈辛苦,每天给我们捏腰捶腿,还经常偷偷给我俩洗衣服。我和她妈心疼,不让洗,这娃就不听。”赵四本说,他们的日子虽过得苦了点,但有了盼头,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唯有闺女的病,始终是他们的一个心结,给这甜带上了酸味。
“娃头上这小疙瘩现在越长越大,医生说早该做手术了,但钱一直凑不够,我急得很。”赵四本说,他们两口子省吃俭用,就是想赶紧把钱攒出来,手术一做,娃好了,啥都好了。
甜 家庭和睦 单位帮扶 “春天”的好日子快来了
老伴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倪德珍的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用她的话说,苦日子该走了,甜日子也该来了。
倪德珍是商洛人,2014年和丈夫何秀全来西安干环卫工。去年10月,倪德珍遭遇了人生的“寒冬”。
“老伴患有10年的肺结核,此前一直不严重,平日里吃吃药打打针,也没啥大问题,就一直没怎么注意,谁想到,去年冬天突然就严重了。去医院一查,医生说得赶紧做手术,要不得出大问题。”
倪德珍一下慌了神。“医院说,老伴做手术得10来万,这跟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上气。咱这一个月就挣那点辛苦钱,拿啥给瞧病做手术呢?”
除了每天凌晨4点起床扫马路,她不知道怎么才能给老伴凑出这么大的一笔钱。
倪德珍的主管单位是柏树林街办。街办工会知道这件事以后,立即帮他们申请救助基金,还帮着联系医院。“街办的人知道我家的情况后忙前跑后帮忙,一起干活的同事们也帮着我们分担工作,我心里感动着哩。”
感动她的不光是同事们送来的温暖。家庭的支撑,也让倪德珍看到了希望。“我娃想让她爸安心休养,就把自己的工作辞了,一天专门负责照顾她爸,帮她爸扫地。”
来帮爸爸扫地这半年,何鑫黑了、瘦了。倪德珍心疼之余,也渐渐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我老汉这病一好,我心里就没有啥疙瘩了。”
苦 老两口进城干保洁 为给儿子买套婚房
此前有一句玩笑话:生闺女是生了招商银行,等着女婿孝敬。生儿子生的是建设银行,你得帮他“建设”一个新家庭。虽说这是一个玩笑,但是对于杨鹏岳来说,这可是个大实话。
他和老伴来西安干环卫工,就是给儿子挣婚房的。“为了给儿子结婚用,前两年老家才靠政府补贴、亲戚帮助盖了新房,花了20多万。”杨鹏岳说,没想到儿子有了对象,结婚提上日程,儿媳妇突然提了个要求,想在西安买套房。
“说是以后在这边工作要把家安到这。”务了大半辈子农的杨鹏岳犯了难。老家为盖房子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在西安买套房,钱哪拿得出来?
思量再三,他决定,带着老伴进城打工去,争取尽快满足这个“硬坎坎”。
决定做了,干起来有难度。杨鹏岳今年54岁,妻子刘淑霞也已52岁,都已经是半百老人。建筑工地上的活干不动,餐厅饭馆打工年龄摆在那,也没路子。找了近半个月后,老两口选择了去干环卫工。
每天早上不到5点,杨鹏岳前往东郊幸福路一带打扫卫生。
入伏后的西安城就像个巨大的火炉。昨天大暑,晌午,艳阳高照,马路上热浪滚滚。站在马路上,记者能感觉到整个腿都是烫的。老杨和老伴戴着草帽,脖子上搭着条毛巾,手上的扫把挥舞着,脸上的汗顺着脖子滴进了橘红色的工作服。不一会儿,两人的衣服就差不多湿透了。
“我们租的房子虽然便宜但有点远,骑车子得半个小时。房子里没空调,回去热得根本呆不住,还不如在外头扫地舒服点。”
老杨租住的房子在张家坡,一个月260元。但即便是这不到300元的费用,也让他们心疼。“现在我们上班还不足一个月,还拿不到工资,能省一点是一点。”老杨说。
他花了100多块钱,买了辆旧自行车,每天中午带老伴回家做饭吃。饭很简单,煮熟的面条过个凉水,倒点醋,撒上盐,就是一顿午饭。每天,老两口只花3块钱买面条,再买几个馒头。
杨鹏岳最近感冒了,身子不舒坦,还一直吃药。老伴看着累瘫在床上的杨鹏岳,觉得很心酸。“为了每天能多挣30块钱的加班费,老头带着病,每天晚上还要从6点加班到9点。他也不年轻了,这样拼命,人哪受得了。”
辣不愁吃喝 把扫马路当锻炼 邻居们称他是“辣爸”一枚
肖钢退休后,先找了份看工地的活。一个月1800块钱,包吃包住。
工地平日里没人,偶尔就是送材料的车来装卸货,他开大门,司机递他一支烟,谝两句。用他的话说,“这活清闲,给个官都比不上。”
可是没一个月,肖钢就不干了,“太闲了。我一说辞了去扫马路,我儿子说我老糊涂,放着清闲事不干,可我觉得我的决定挺对。”
昨天中午,老人戴着草帽,背了一壶水,在北二环扫马路,捡烟头。
“一直宣传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这一条路我捡到了七个烟头。不行,我再看见谁走路上抽烟我得说说他,别随手丢。”
肖钢今年62岁,刚退休两年。身子骨看起来还不错,走路跟年轻人一样快。
“我以前在东郊一家大厂子上班,退休了工资还不错,一个月有4000块钱,足够我和老伴养老了。”
肖钢不爱养花遛鸟,也不会下棋打麻将。“我家都是闲不下的人,儿子在外地读了几年大学,回来后有了工作。去年把婚结了,马上我就快当爷爷了。”
肖钢说,他的老伴退休后每天不是去公园跳舞,就是和几个老伙计去爬山,日子很潇洒。说到老伴,他笑得挺开心,“最近儿媳妇怀孕了,这可把她拴住了,儿子顾不上,她天天得给做饭,想玩没机会了。”
走累了,肖钢蹲在一棵行道树下,“最近是咋了,一点雨都没有,现在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你看我这胳膊,晒得跟个非洲人一样黑。”
肖钢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一退休突然觉得有点不习惯,刚退休每天早上去公园里听听秦腔,跑跑跳跳,觉得还行,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意思了,得找点事情忙忙。我没觉得干保洁丢人,邻居们觉得我过得挺潇洒,想干啥干啥,没啥烦心事,辣爸一个。”
肖钢神秘地说,再干到冬天就干不成了。“该有孙子了,家里事多了,哪还能有这么多时间跑出来,老老实实给人家带娃吧。”
肖钢说完站起来,跟记者摆了摆手,朝着另一条街走去。依旧走得很快,像是有着使不完的劲。
文/本报记者张晴悦 实习生雷喻涵 刘闽玲
图/本报记者李宗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7月21日晚,曲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及各部门、各下属单位负责人,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将改革进行到底》之《延续中华文脉》。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孙超表示,《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