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出土镶玉漆棺浅探
□ 资阳市雁江区文物管理所 肖雄伟 陈英
在汉代一些高级别墓葬中,出现的镶玉漆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段时期的一些文化信息、社会氛围与人类生活观念的痕迹。下面将根据已出土的六具镶玉漆棺进行初步地探究。
镶玉漆棺的基本形制与现有出土
1.满城汉墓出土镶玉漆棺。满城汉墓二号墓(窦绾墓)出土的镶玉漆棺由192块青玉板镶贴而成,可称为玉棺。其内壁为玉板,外壁镶贴玉璧,玉板中以长方形、梯形、正方形为多,另有八件青玉圭装饰分布于棺的两侧,推测嵌在棺体及棺盖两侧壁口处。玉璧、玉圭皆素面无装饰,部分玉板背面可见残存的朱书文字,内容包括天干、数字、方位等,而其镶嵌方法与狮子山汉墓类似,先涂抹一层灰泥,再将玉片按照编排的顺序镶贴上去。学者将其大致复原,十分华丽。
2.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镶玉漆棺。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镶玉漆棺也为“玉棺”,形体较大,由1781块青玉板镶贴于外棺的外壁,玉片有素面菱形、长方形、窄长条形、三角形、弧形、大玉板等多种形态。整个玉棺来看,镶玉的外棺中还有一内棺。外棺外侧髹褐色漆,其上抹腻子,再镶贴玉片。玉棺整体图案复杂,特别是头挡处还有下方上圆的图案,应有一定的寓意。从残留的漆棺板痕迹与大量红、白、黑彩相间的云气纹等分析,其内棺应为彩绘云气纹漆棺。
3.高邮天山广陵王夫妇汉墓出土镶玉漆棺。高邮天山墓葬中,一号墓与二号墓出土镶玉漆棺均相对朴素,在外壁饰以玉璧,镶嵌较少。其中,一号墓内棺顶板外正中嵌了一块玉璧;二号墓有三椁二棺,内棺前端中央以玉璧为饰,正反两面通体饰乳钉纹,乳钉纵横成形,琢刻精细。玉璧好部正面圆孔上覆有一枚泡钉,泡钉内钮上有三股绢带残留,表明此处玉璧是用泡钉和丝带绑在内棺档板上的,并且可与狮子山楚王陵中空的玉好进行联系。
4.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镶玉漆棺。北洞山汉墓被盗严重,但可从出土的带铆钉的玉璧与镶贴玉璧看出其以玉镶棺。带铆钉玉璧正面饰螭龙纹、谷纹与陶纹,背面光素,未抛光。铆钉背后分别刻“辛四”与“卯三”。镶贴玉璧共出土四件,表面均饰螭龙纹与谷纹,一件背面刻“甲”字。此种玉璧表面无铆钉,但好部有铜锈,可看作铆钉脱离。根据出土铆钉上的天干、地支及数字编号,可知镶嵌的数量远超出土数。
5.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镶玉漆棺。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二号墓镶玉漆棺出土时间较近,棺体外饰黑漆,前后档板外侧上部各饰鎏金铜铺首衔环一对。棺前后档板、左右档板、底板以及顶板内侧都嵌以玉饰,侧板周围以铜条加固。玉饰形制多样,包括玉璧、三角形玉片、菱形玉片等,玉片反面有铭文。虽整体盗扰严重,但判其为玉棺。
6.陕西蓝田支家沟汉墓出土镶玉漆棺。陕西支家沟汉墓玉片共三十六片,均出自主墓室,其中二十九片为磨制很薄的青玉片,大小略有差异,多有火烧痕迹。玉片单面抛光,颜色深浅不同,玉质细腻温润,硬度较高,有纹理与黑色斑点,形状则大致可分为三角形、方形、不规则形等。其中十件刻有文字,大都以天干加数。此墓葬中虽因火烧毁坏,没有出土实物,但经分析,这些玉片为镶玉漆棺残留。
文化因素探讨
虽然镶玉漆棺形制各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棺体头、足处或顶板中央有较大的圆形空间,有的为空白,推测为玉璧缺失,如狮子山镶玉漆棺,有的为玉璧,如满城窦绾墓镶玉漆棺。或可推测,在棺体头、足或顶板正中的部分有一具有画面中心地位的圆形玉璧,这是各地约定俗成的模式。
镶玉漆棺可能具有多重功能。首先是现实的防腐功能。中国古代重视以玉随葬,这是由于古人普遍认为玉具有为逝者的尸体防腐的功能。其次,由于其消耗巨大,得来不易,多用作一种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象征。此外,还有学者称镶玉漆棺包含了灵魂升天的思想。
综上所述,镶玉漆棺在西汉多个诸侯王墓都有出现,可见绝非偶然,而是代表了当时贵族的心理需求,符合对死后世界的构建理想。
新闻推荐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周飞飞、董飞霞在本...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