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惠民聚焦问题 用心用情用力创建人民满意文明城市

西安日报 2020-08-09 04:08 大字

近日,蓝田县教科局新时代文明中心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迎全运 文明我先行”进社区、听民声、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志愿者们为社区群众答疑解惑,受到好评。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梁婷高子昂

文明创建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

从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到大力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到补齐民生服务短板……文明创建在西安的各个领域持续深化,文明行为在古城大街小巷开花结果。

“创文为了人民,创文依靠人民,创文成果让人民共享”,是城市决策者的心声,也是向全体市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来,西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薄弱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创文成为西安关注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和载体,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出炉,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到实处。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让这个城市更加温情,更加宜居,也让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好!越来越好!”看着小区一天天在变样,73岁的魏女士不善言辞,但笑得很开心。1996年,魏女士搬入位于城南明德门的“明德门北区”,此后20多年,这里约80%的房子都已换了业主,魏女士等少数居民成了小区“原住民”。

曾经的新房历经24年风雨,如今已成“老旧小区”,小区内道路环境差,楼体保温防水不佳,窗户老化严重,单元无门禁,各类管道年久失修,多数楼没有暖气……

但如今,明德门北区正在“旧貌换新颜”。外立面改造让原来颜色杂乱、样貌老旧的楼体,统一变成了黄色和赭石色的组合,外墙保温施工、空调外机罩上了新百叶窗、居民窗户统一换新、小区公共场所绿化、污水管道、供暖管道、弱电管道逐一完善施工……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居民感受到了新生活新期待。

“看看我们小区,变化太大了,与改造前相比,感觉就像进了洋房社区。”6月23日上午,雁塔区明德门北区已经退休了的居民谢师傅正在小区里锻炼,和许多小区居民一样,他对改造后小区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希望那时的小区能成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守望相助、共治和谐的美丽家园。

西安市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老旧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工作,加快补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短板,着力打造配套完善、环境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特色宜居的美丽家园。

这些工作不仅涉及全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西安的长远发展和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目前,西安市对367个小区实施改造,全市背街小巷完成方案设计273条,开工建设185条;打通断头路25条,33条正在推进;2021年6月前,将完成全市绕城高速以内80%以上老旧小区、42个城中村(棚户区)、599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及58条断头路的打通。

大力改善城区交通环境

暖心斑马线保障行人路权

文明交通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晴雨表”,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更关系到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

最近,细心市民发现,市区不少斑马线又有细微改造。原来,为提高车让人可行性,西安交警全国首创将停车线后移5米,进一步保障行人路权。

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行人从人行横道上穿行的风险,会随着车流量增加陡升,这小小的5米,不仅增加了机动车行车视距和可视性,而且保证行人安全通行,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截至目前,西安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已完成300多处停车线优化作业,这项优化措施在全国也是首创。

今年来,西安持续深入实施“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系列活动,推动城市交通文明新风尚。

从“车让人”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的突破口,到“人守规”,努力使“车让人”引发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蝴蝶效应”,再到“车让人·人守规”,人车之间越来越和谐,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公共秩序更加优良。

今年,西安市制定《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点解决高峰“堵”、秩序“乱”、停车“难”等突出问题,累计建成绿道17公里,地铁建成运营132公里,建成公共停车位9万余个,投放公共自行车近8万辆。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办事更便利

“在医院一次就能办好7个证,太方便了。”5月6日,阎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市民孙先生在医院递交1份材料、跑1个窗口便完成了7类新生儿证件的办理。办理时间由过去的至少5天缩短至半天之内。

如今,“一件事一次办”“简单、快捷、方便”,已经逐渐成为群众办事的新体验。

不久前,西安市《“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指导意见》印发,开小餐馆、开便利店等事项的经营者,不再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而是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是通过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将职能部门办理的“单个政务服务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行“一表申报、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实现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到2020年底,将推出10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到2021年底,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高频事项要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今年以来,西安市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建设,市政务大厅80%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组织行业系统人员技能星级评定,激励服务窗口人员创先争优,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制定了《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施方案》《西安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50%的社区实现了居民办事不出15分钟圈。

大力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群众关注就是努力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位于西沣四路和沈家桥三路十字西北角的雁塔区第二小学是一所新建公办小学,今年9月,即将开始招生。这一项目是西安市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交付项目之一。

今年上半年,在西安,一大批的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

高新区50所新建学校正在加紧建设,新增70260个学位,9月投用。

周至县今年新建改扩建的8所学校,可提供1080个学位,9月投用。

浐灞生态区将投用5所中小学,将新增学位8370个,同样,也将在今年秋季投用。

……

无论是中心城区、远郊区县,还是开发区,一所所规划中的学校正在加速建设,学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今年,西安出台《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约500亿元,在3年时间内完成43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增加学位38.95万个。按照目标,今年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学校将达170所,投资额达到237亿元,秋季投用后将新增学位16.4万个,其中义务教育学校97所,新增学位13.2万个。

2020年,将成为西安市历年来提供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政府关注和要解决的民生大事之一。

蓝田县孟村镇樊家村村民樊景芳今年76岁,是一位五保户。因为冠心病近日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扶贫病房。像这样的扶贫病房,蓝田县人民医院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两间,主要针对家庭困难的群众,在医疗救治中最大程度地予以人文关怀。

今年以来,西安市持续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670余万城乡参保居民实现城乡待遇统一,加快推进10所医院建设,增设医疗卫生机构48所,新增床位1万张,打造“15分钟就医圈”。

对西安而言,创文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补齐短板”“内外兼修”的主动冲刺。持续下大力气解决交通、住房、教育、卫生、食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一个个巨大的文明磁场凝聚形成,给人以信心与向上的力量,西安,让百姓赞叹文明底色,让市民享受文明成果。

如今,西安市民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西安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升了市民素质,在深化共建共享中促进了社会融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激发了社会活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升了市民幸福感,西安现代城市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

西安人耕耘着、播种着,让文明之花美丽绽放,让这座城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幸福地守望着一道道文明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读者王梅问:夏季高温饲养肉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兽医师史瑞仁说:夏季高温不利于肉鸡的生长,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考虑着手解决。...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