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棚里种出“好日子” 国际港务区产业帮扶助灞源群众脱贫致富

西安日报 2020-05-23 08:03 大字

本报讯(记者蒋黛)“你看这大棚,里面种的是香菇,这可是我们全家奔小康的希望。”近日,在蓝田县灞源镇沟口村,建档立卡户张兴志指着香菇大棚,言语里抑制不住的欣喜。“幸亏党的好政策,让咱们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沟口村位于灞源镇以北,全村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主,原来村里并无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自西安国际港务区2017年帮扶灞源镇沟口村以来,共投入帮扶资金410.58万元,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食用菌产业园带富效果最为明显,产业园目前共投入185万元,建设大棚39座,可放置菌棒12万袋。

西安国际港务区驻灞源镇第一书记陶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2万袋菌棒,按1袋菌棒收入10元保守计算,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带来120万元左右的收入。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还可稳定解决建档立卡户及当地群众就业问题,年人均劳务增收约1.44万元。”

在蓝田县灞源镇贫困村之一的李家硷村,共有94户建档立卡户。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帮扶下,村民们通过香菇脱贫致富,现在成了灞源镇唯一的产业星级村,食用菌产业带头村。“别看这香菇小,过上好日子全靠它呢。”村民魏智荣现在每天最上心的事,就是去食用菌大棚,看看香菇长得好不好。“长得好就能卖好价钱,分红就更多了。”魏智荣在香菇大棚打工,每月可获得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到年底还能享受分红。香菇不但让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儿干,有工资拿。

“今年国际港务区还给村上投建了烘干房,香菇在旺季的时候可以进行烘干,做成方便储存运输的干香菇售卖,增加了香菇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条,更好地增加村民收益。”陶亮告诉记者。

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自2017年起帮扶蓝田县灞源镇6个行政村以来,共计投入资金1804.94万元,壮大了各村的集体经济,改善了各村的基础设施。6个行政村的食用菌、甜玉米、油葵种植,中蜂养殖等项目,每年能为建档立卡户带来100多万元收入。香菇烘干和油葵加工又延伸了产业链条,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稳定增收,为脱贫攻坚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关爱乡村空巢老人

本报讯(记者拓玲)近日,在团蓝田县委的组织下,蓝田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的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志愿者,分别走进厚镇东咀村、三...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