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扶贫突破栽培技术难点 让羊肚菌在扶贫基地“落地开花”

西安日报 2020-05-14 05:21 大字

科技助力羊肚菌栽培,让贫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记者 冯炜 摄)

■记者王燕通讯员张烨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并不缺乏干劲和激情,要让贫困群众实现快速脱贫致富,关键还是缺乏科技支撑。记者5月11日从西安文理学院了解到,该校聚焦产业扶贫项目,选派科技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去年开始在蓝田县冯家村扶贫基地开展羊肚菌产业示范工作,今年4月份顺利出菇并取得亩产400斤的好成绩,用科技扶贫补足了短板。

依托高校科技资源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据介绍,羊肚菌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营养相当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76%,有“素中之荤”美称,多生长在河沟、泉水溪流旁边,目前鲜少人工栽培。

去年,西安文理学院扶贫办和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对接,大胆在蓝田县冯家村扶贫基地开展羊肚菌产业示范工作。为了保障羊肚菌产业能够顺利在冯家村“落地开花”,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徐玲玲博士科研团队负责菌种质量监控以及整个羊肚菌栽培和生产过程的技术跟踪指导,冯家村驻村的3位学校干部樊建峰、李承和武文斌与冯家村村支书冯永涛一道,重点狠抓土壤监测、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整个栽培过程各个环节的落实。校干部和科研团队精诚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今年4月顺利出菇并取得亩产400斤的好成绩。

实现“产学研用”

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羊肚菌产业成本低、污染小、效益高,而且不是重体力劳动,妇女小孩和老人都可以栽培,能有效解决现在农村留守人口的增收问题,且市场前景看好。羊肚菌是近年来刚实现人工栽培的新品种,国内外需求量不能满足。目前羊肚菌人工栽培历史只有5年左右,掌握栽培技术的人很少。因此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保障种源的稳定性和规模化的栽培推广。

科技的注入,针对性地解决了扶贫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难点,徐玲玲团队先后筛选出适合陕西省种植的羊肚菌菌株,全面保障菌种的可靠性;根据陕西省的气候特点建立了标准化的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体系,制定了一套成本低、简单又可行的方法体系;此外还通过与中科院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菌物学会深度交流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用”的系统功能,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通过冯家村羊肚菌产业示范工作,参与其中的老师有机会通过实践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地方,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以前只能看到自己技术特长的‘点’,通过参与蓝田县冯家村扶贫工作,有机会能够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进行沟通,为未来更好地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整个产业链打下了基础。”徐玲玲说,她也发现了自己以及新兴产业的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还需要配合整个产业的发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地为产业解决新问题。

新闻推荐

爸爸得白血病 8岁女儿“隔空拥抱” “你要乖乖听医生的话”

静静已经74天没有抱爸爸了。每次视频,她都要伸着胳膊,冲着镜头里的爸爸,哭着喊“抱抱”。曾经胖乎乎的爸爸在视频里,看上去瘦...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