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出台实施意见 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 到年底 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在400万亩以上

西安晚报 2020-05-10 04:30 大字

5月9日,西安市《进一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产能的实施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250万亩。到2023年,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稳定保障100万吨以上粮食产能。

开展粮田卫星遥感监测

防止功能区粮田“非粮化”

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与建设。实现全市2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上图入库。制定保护制度,健全功能区资产管护机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开展粮田卫星遥感监测,防止功能区粮田“非粮化”。整合农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集中投向功能区,采取整镇、整区县推进的方式,力争到2023年,在功能区建成200万亩旱涝保收、地力提高一个等级、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粮田。

大力支持粮食规模化经营

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组建融合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的各级粮食安全专家团,开展粮食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技术指导,集成一批绿色增效、全程机械化标准生产模式。

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农村、科技、工信等市级部门要支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集中打造2~3个省内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

大力支持粮食规模化经营。鼓励支持农业院校学生、返乡能人、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提高土地生产力。力争到2023年,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以小麦、玉米两料为主发展100万亩,实现节本增效。

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到2023年,在粮食主产区县,建立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鼓励适度发展粮草兼顾、农牧融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模式。扩大青贮、高赖氨酸、鲜食甜糯玉米种植面积,适度发展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推动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在蓝田县旱塬坡地,推进优质大豆种植,持续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加强粮食产销合作。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和种子生产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县建立优质粮食或良种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优质粮食“订单农业”。

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的

涉农区县将被通报批评

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开展督导检查。《意见》明确,各涉农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能的责任主体,区县长、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对发展粮食生产业绩突出的产粮大县、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对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或较上年度下降幅度大于5%的涉农区县、开发区予以通报批评。记者康乔娜

新闻推荐

教育部门已安排男孩就近入学

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4月27日,安康市民政局安排汉滨区民政局对男孩家庭进行了情况调查核实,并依政策给男孩家庭予以3000元临...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