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贫困户就像对待亲人” 贫困户通过本报为患病包村干部鼓劲加油
“我叔给大家干了不少实事,我想通过报纸表扬一下我叔。”近日,本报热线接到了一个特别的读者来电,打电话的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他要表扬的“叔叔”,竟是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包村干部。
12月13日,记者来到这个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的小村庄——鲍旗寨村走访,意外发现这通电话背后的温情故事,还不止一个。
“他对贫困户就像对待亲人”
大学生名叫史昂(应当事人要求化名)。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是单亲家庭,父亲还患有精神疾病。自己上学、平日生活得到了政府的很多帮助。被他称作“叔叔”的这个人名叫刘磊,是村里的驻村扶贫干部,也是给予他帮助最多的那个人。
“我叔和镇政府的高书记,不但资助我生活费及学费,时常给我送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还与学校协调联系帮我减免了不少学杂费用。”得知自己父亲每天得通过药物维持身体状况,不能正常工作,刘磊还跑前跑后,帮他们家申请了低保。“我叫他叔,就是因为他对我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史昂说,走得近了他才发现,他的“叔叔”几乎对每一户贫困户都像对亲人一样好。
这一点记者在鲍旗寨村的贫困户李均安家也得到了证实。“2018年冬天,一场大雪刚停,刘磊就拿起铁铲跑到我家帮我铲雪,因为他知道我家里养了几只羊,我媳妇有智力残疾靠不上,如果不及时把积雪清理了,不仅走路不方便,羊圈里味道也很大。”李均安笑称。
“大家想通过这种方式给病床上的他鼓劲加油”
另一名包村干部龙嘉琛告诉记者,“刘磊毕业于西北大学,80后,出去闯荡也一定能有所作为,可他已在焦岱镇扎根了15个年头。”去年,刘磊在扶贫路上摔伤了腿,近期又复发了,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村民们想通过媒体给他点赞,就是为了给病床上的他鼓劲加油。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刘磊,向他转达了村民们的这一祝愿。这个直爽的西北汉子笑称,自己做的都是应该做的,大家的认可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条路上,我可能这会儿掉队了,但永远不会缺席。”本报记者张晴悦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记者任瑞)12月10日上午,家住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朱张村的农户东少山家里热闹非凡,高塘镇党委书记杜向宏按下灶具开...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