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在故乡的热土中 倒在乡党的感念里 追记蓝田县灞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喜峰
王喜峰(左一)生前为就医群众讲解合疗报销政策资料图片家人翻看王喜峰生前照片
8月24日,蓝田县灞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喜峰胸部不适,服下值班医生开的药后,情况稍有好转,同事建议去县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他说第二天需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等忙完这阵再去。当天深夜,他对妻子说,“我胸闷,想喝水。”这句话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乡镇医生的最后一天
8月24日王喜峰至少有三次转危为安的机会。清早,他召开公共卫生科会议,计划下村督导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工作。此时接到电话,他赶赴蓝田县疾控中心参加健康扶贫培训会议。妻子邵亚玲说,上班前丈夫说了句“咋感觉不舒服”,由于急着开会,像往常一样服了降压药就走了。事后证明,这一次错过了最好的检查时机。
灞源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李婷回忆,当天县里的会议结束是一点多,他们在路边吃了一碗擀面皮,匆匆赶回镇上召开全镇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并安排健康扶贫相关工作。这期间王喜峰再次感到不适,自己按着脉搏测了测血压,再度回宿舍服了降压药。第二次机会就此错过。会议一直延续到下午5时许,结束后王喜峰又对个别重点村卫生室的工作逐个交代。“他不放心。这几个村基础比较差,村医老龄化严重,有的要教工作方法,有的要做思想动员。”李婷说,像西河寨村村医董崇敏已经79岁高龄,除安排工作外还要叮嘱老人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这样的情况在基层是比较普遍的。”蓝田县卫计局工作人员说,基层人才十分紧缺。
对最后一位乡村医生嘱咐完具体事项已是下午6点。王喜峰让妻子下了一碗挂面,匆匆吃过便开始准备次日的健康扶贫资料,整理完毕已是晚上11点。准备休息前,王喜峰下楼又去值班医生和病房看了看。“这一下去半天没见上来。”邵亚玲说,我到楼梯口看时,发现他捂着胸口在楼梯上喘气。值班医生拿了速效救心丸让他吞服后情况稍有好转。两人聊了会天,王喜峰表示没问题。值班医生叮嘱他再不舒服立即打电话。
生命的最后机会转瞬即逝,厄运在20分钟后到来。
王喜峰突然告诉妻子:“我胸闷,想喝水。”邵亚玲立刻起床倒水,背后,她的丈夫栽倒在地开始抽搐,随后他被紧急送往蓝田县医院,经过全力抢救无效后死亡。心脏病突发时会有各种症状,事后知道,王喜峰不止一次感到过身体不适,这些症状先后单独或同时出现过。但他都因工作繁忙没有及时检查医治。回忆整个过程时,李婷想起一件事十分难过,“两个月前王喜峰有次感到胸闷想给自己做个心电图,当时她正好在处理病患,王院长就走了说闲了再说,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倒在工作岗位上当天,王喜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1至5月个人累计休假仅有14天。“医生对别人的病情门路都清,轮到自己身上往往犯迷糊。”灞源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会民感慨,“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了,他平时为人质朴坚毅,自己不舒服了也不说,扛着,这个病又来得太急,几乎没有预兆”。
“烂摊子”迎来了干事的人
王喜峰一家三代学医。父亲是医生,25岁的儿子卫校毕业后今年刚考入蓝田县卫生系统。
王喜峰的父亲回忆:他小时候见过我每每诊治好一个病人后,家属上门感谢时的激动心情,看到过因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技术落后,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而离去的悲痛场面,就说以后也当一名医生,为山区群众看病。
1987年,王喜峰考入蓝田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工作,当时卫生局考虑其父在山区工作了一辈子,决定把他就近分到蓝田县川道卫生院工作。在体检时,王喜峰自己跑到县卫生局当时的政工科,强烈要求返回家乡工作。
2003年9月,蓝田县卫生局任命王喜峰担任马楼卫生院院长,这曾是全县的“烂摊子”。该院当时在岗职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开诊所,有的回家另谋生计。
到任后,王喜峰首先对药房现有药品进行盘点、清理,及时下架过期药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霉素已缺货达十余天,当时卫生院已无钱进药。他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3000元交给出纳,让卫生院先进药。由于连阴雨,卫生院后围墙倒塌28米。为节省资金,他利用下班时间组织职工捡拾砖块,连垒院墙的老师傅都说:“真是个干事的人。”由于良性循环、规范管理,亲情服务,马楼卫生院打了一个既艰苦又漂亮的翻身仗。
2010年9月,蓝田县卫生局调王喜峰到蓝田县最远的山区灞源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灞源是他的家乡,他深知当地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差,突发卫生事件及急诊危重病人比较多。他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医疗核心及财务后勤等管理制度,并与临床医生、乡村医生签订医疗、合疗相关责任书,在工作中他始终以医生、以职工、以乡党、以朋友角色参与其中,在卫生院只有17名职工、工作繁杂的情况下,灞源中心卫生院各项工作仍开展得有声有色。
把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2016年10月,王喜峰在蓝田县医院新区参加县卫计局“健康扶贫,送医送药”活动安排会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抽调卫生院合疗、医疗、公卫科9人及部分村卫生室负责人,历时15天对全镇27个行政村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全面体检。筛查出3名糖尿病患者、37名高血压患者。对3名糖尿病患者及37名高血压病人开始分组入户送药、送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并定期随访。
2017年春节,灞源中心卫生院针对全镇194户在册贫困户、对8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制订了详细的健康体检工作方案,进村入户对上述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检。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记不住,王喜峰就安排人员印制5000份彩色温馨告知单送到贫困户手中,并做详细讲解,提高了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他组织医护人员拉着仪器上门体检,协商制订免费接送贫困户出、入院方案,并全程代办相关手续。
2018年5月,王喜峰与西安未央区、港务区帮扶领导协调,为灞源15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免费配置医疗器具9种,价值18万余元。未央区为4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配置办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设施,改善了服务环境。与镇政府、6个村委会反复协调沟通,使6个村卫生室搬入村委会,19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典型灞源人奉献了热诚和生命
秦岭深山灞源镇磨岔沟村,位于灞水源头、群山环抱之中。镇卫生院设在灞源街,距县城45公里,辖区服务人口17585人,27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沟、八岔,东西两走之称,属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绝大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道路险阻,有村民从家里到灞源镇买东西来回往返需4个多小时。
王喜峰人如其名,深爱这里的山岭和民风。有人问起他怎么不想着调到山外,他说,“我是山里长大的,深知山区农村经济情况、深知农村缺医少药,卫生局把山区的医疗工作交给我,我就必须事无巨细地把工作干好,把该想的都想到,把该做的都做实,让老百姓满意。”
从医29年,王喜峰很少休假,即便休息在家也坐不住。他的母亲患胆结石需手术治疗,他把母亲送到县医院交给妻子,当晚返回医院继续工作。在母亲手术治疗期间,他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亲病愈后说“娶了个好儿媳,儿子靠不住”。
他的父亲身患肺癌、糖尿病、脑梗、心梗等多种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复查、放化疗,每次他都是因为医院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只能把老父亲托付给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亲做心脏搭桥手术时,他也是匆匆来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岗位。
他对灞源镇和他那个小小的职工宿舍似乎有着超出“爱岗敬业”分量的感情。妻子邵亚玲已经记不起多少个腊月二十九日下午,王喜峰回到蓝田县城家中接妻携子,带上锅碗瓢盆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县城车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卫生院。这里零下二十几摄氏度,他好像只有踏入医院大门才能安心过年。
同事评价说,在工作中,王喜峰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医院管理,事无巨细。虽然是院长,但他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职工,大到病人的诊治、卫生院的建设发展,小到晚上关厕所灯、打扫病房卫生、给患者铺床、给花园浇水,他都亲力亲为。一些职工看见了不习惯,可他笑着说“我就是工头,大家干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扑下身子,和大家一块干”。
从医29年,他诊治病人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灞源镇194户贫困户家留下了他的足迹。2018年12月,国家脱贫攻坚检查考核组对灞源镇西河寨村、青坪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健康扶贫工作零问题零扣分。
熟悉王喜峰的人都说:“王院长是典型的灞源人。”这句话说出了王喜峰身上的这些特质:热爱灞源的每一寸热土,热爱山区的父老乡亲,热爱自己从事的卫生事业,无论现实工作中的道路多么艰辛和曲折,克服万难、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准落实,毫不抱怨、毫无保留,奉献出了自己的热诚和生命。
文/图记者庞乐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刘金)8月27日上午,蓝田县教育科技局在蓝田县初级中学会议中心召开蓝田县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推进会。各镇(街)中...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