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秦岭 垃圾换礼品 持续期待爱心企业参与 秦岭十大峪口再次涌动“环保心潮” 下周末活动还将继续 大包小包背下山 捡垃圾坚持了7年

华商报 2019-07-22 01:31 大字

4月10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面向社会征求《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意见。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修订草案拟将每年7月15日定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日。

7月20日、21日,“保护大秦岭 垃圾换礼品”活动再次在十大峪口(长安区:小峪、子午峪、白道峪、沣峪;鄠邑区:潭峪、石镜峪;蓝田县:汤峪、蓝峪;高新区:高冠峪、化羊峪)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现场非常火热。

>>长安区

“捡垃圾不是为了礼品

而是为保护秦岭出一份力”

7月20日,长安区的四大峪口,不少游客进山游玩,大家捡拾垃圾的意识逐渐增强。

小峪口,早上10时,迎来了一批骑行游客,他们带着头盔,穿着统一的骑行服,活力满满。收到工作人员发的垃圾袋后,他们表示,上山之后会把自行车停到农田的边上,主动去捡拾垃圾。

“我们捡垃圾不是为了礼品,就是为保护秦岭出一份力!”骑行团一位成员说完这句话后,大家就骑着自行车向秦岭出发了。

中午时分,气温回升,上下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但是子午峪不少小朋友加入了捡拾垃圾的行列中。

沣峪口车流量大,工作人员在服务点给行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下午,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骑着电动车,载满垃圾,来到服务点,工作人员给老人送了雨伞、矿泉水和垃圾袋。这位70多岁的老人说,她下山时帮助要扔垃圾的游客把垃圾整合在一起,顺路带了下来。老人说,她7月21日还会上山捡垃圾。

白道峪,下午5时许,一群志愿者背着大包小包的垃圾下山了,远远望去十分壮观。据志愿者梁先生介绍,他们是益友环保志愿者,保护秦岭,捡拾垃圾,已经坚持了7年。

小学生学习垃圾分类

完成暑期实践

7月21日,4岁半的卢子茜头一回来子午峪,早上上山时第一次了解垃圾分类的活动,小朋友很新奇也很激动,下山时带着满满一袋子垃圾。

认字还不全的卢子茜在爸爸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垃圾分类。妈妈告诉子茜:“垃圾不能留在山上,要保持大自然的干净。”这是子茜第一次上山捡垃圾,“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卢子茜说。

西安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王少程看到本次活动相关报道后,暑假专门来秦岭参与,想学习一下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王少程说:“我平时就很关心环境保护,这次既捡了垃圾、清洁了大秦岭,又学会了垃圾分类。”

子午峪服务点共计发放环保袋40个,雨伞50把。

当天上午,沣峪口垃圾分类宣传点来了两位小朋友,还没走进宣传点,家长就给工作人员说:“快给我娃讲讲垃圾分类,让他们学习学习。”

原来,他们是高新十小的学生王浩宇和梁梓歌。小朋友说,学习垃圾分类是老师布置的几个社会实践作业之一,让他们选择一个完成,因为最近国家在大力提倡和宣传垃圾分类,而且梁梓歌小朋友的家长刚好是这里的网格员,现在正负责宣传垃圾分类相关工作,所以他们选择了这项作业,既了解了家长的工作,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又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

白道峪,两位小朋友也参与了本次活动,他们兄弟俩刚上小学二年级,爸爸经常带着他们爬山。哥哥说:“我们每次都会把垃圾带下山。”

因天气原因,上山的游客数量较少,下山的速度也比以往要快。大多数游客将自己的垃圾带下山,在垃圾桶前进行分类处理,并表示非常支持本次活动,要保护我们美丽的秦岭。

>>鄠邑区

峪口每上去一辆车

就给司机宣传本次活动

7月20日上午,鄠邑区潭峪、石镜峪早早就设好了服务点,等待游客来参与活动。石井镇城建办主任许喜峰是潭峪服务点的负责人,峪口每上去一辆车,他都会给车上的司机宣传本次活动内容,告诉他们下山时带着垃圾,可以换取精美礼品。

50岁的王女士从山上下来,带着垃圾,换到了一盒新鲜李子。“我是从华商报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活动报道,所以就来参与。”王女士说,“山上有不少垃圾,希望有关部门和媒体多宣传,让人们保护好秦岭。秦岭是我们西安的后花园。“

石镜峪礼品丰厚,除了上山的游客,石镜峪附近的村民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听到将垃圾分类还可以获得双倍礼品,无论是游客还是村民,都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表现出了学习的欲望,上山的游客还主动将原本自己车内的垃圾进行了分类,然后放进分类垃圾桶。

“垃圾带出山,秦岭才能变更美”

7月21日下午,潭峪,驴友马女士拎了一大袋垃圾从山上下来,她一边将自己捡拾的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一边说:“看到这里有分类垃圾桶,就把捡到的垃圾放到这,没想到原来是举行垃圾换礼品的活动。”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礼品——绿色蔬菜,马女士说,“应该给游客多的地方设置禁止乱扔垃圾的告示牌。”

马女士表示,“下周要走一个长线的穿越,今天来溜溜腿儿,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和朋友进山,都会自觉把垃圾带出山,也会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乱丢垃圾。垃圾带出山,秦岭才能变得更美。”

在石镜峪,附近的清洁工人对活动给予了赞美和感激。70岁的吴先生是石镜峪山下的保洁员,吴先生说,虽然他只负责山下的清洁,但他知道山上的垃圾不少,“山上塑料啦,瓶子啦,看着难受,这个活动贴近人心,让我感到很温暖。还有垃圾分类,虽然我老了,但我也要好好学习一下。”

当工作人员想要给他送礼品时,吴先生多次回绝,“保护环境本就是我的工作,把这些送给其他同志吧,谢谢你们。这个活动很好,帮助我们的工作,还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谢谢!”

>>蓝田县

全家出动保护环境

老中少共促垃圾分类

7月20日至21日两天,蓝田蓝峪和汤峪两个峪口垃圾换礼品活动共发放6箱水、300把伞、300张国美百元优惠券,及180盒香菇。

蓝峪不仅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工作安排,还同时借助活动推动当地扶贫工作。将秦岭出产的畅销狮峰香菇作为礼品,让广大游客在参与秦岭保护活动的同时,也能领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7月20日,在蓝田县委宣传部的协助下,蓝峪口活动顺利开启。蓝田县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的韩宝科副局长向记者介绍:“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自从2016年实行免费开放,周末的人流量基本上都稳定在五六千人左右。平时景区里基本上都是环卫工人分段负责垃圾,定时往山下运送,任务量很大。现在开展保护秦岭垃圾分类活动,群众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带垃圾下山,也为景区的环境保护节省了成本。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生态保护和文明旅游共同发展,现在参与华商报发起的这个活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景区发展。”

除了蓝桥镇当地的森林管理部门,蓝田县城市管理局也积极参与其中。7月20日下午2时,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向上山游客发放宣传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城管工作人员说:“我们平时负责城区的环境保护业务,现在大力保护秦岭北麓,十大峪口一起做这个活动,管理局也在积极配合。践行习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希望通过活动,能更好地宣传环保理念,培养人们垃圾分类的习惯。”

7月20日,陈先生和妻子孩子来到王顺山旅游,在上山之前看到山脚下的宣传条幅,于是全家人在下山时捡了许多塑料垃圾。“孩子中考完了,我和他妈妈就带他到处去玩玩,今天看到王顺山有这么个活动,能让我们一家参与其中真的挺好的。9月西安就推行垃圾分类了,我和孩子妈妈觉得能在实践中让他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份旅游中获得的小惊喜。”陈先生说。

正值暑假,汤峪湖森林公园附近村庄的小朋友也来参加此次“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小朋友们拿着垃圾排着整齐的队伍,成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7岁的童童将垃圾分完类后说:“我今年上小学了,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讲垃圾分类,但是我还是分得不是很清,还是要好好学习。”

“垃圾分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7月21日,家住汤峪湖森林公园附近村子的高女士说:“我是酒店的环卫工,今年56岁了,对于我来说因为年龄的原因,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有些困难,垃圾分类会增加我的工作难度,但是垃圾分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会改善我们的环境,我身后的秦岭也会越来越美丽,所以我还是会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以后弄好垃圾分类。”

70多岁的陈先生从西安去汤峪办事,他说:“垃圾多是塑料瓶和纸张,看似小小的垃圾,会使我们的美好环境遭到破坏,使我们的秦岭生态遭到破坏。做好垃圾入桶,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

当天,不少公司来汤峪团建,巧的是其中一家的业务以新能源和环保为主。公司员工李女士说:“虽然说我们公司是环保节能公司,但是我对垃圾分类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接下来咱们西安就要开始全面进行垃圾分类了,虽然说有些麻烦,但是在解决垃圾问题方面确实是有一定效果的,也确实能够缓解一些垃圾压力。回去之后我还是要多了解这方面知识,积极做好垃圾分类。”

>>高新区

专门来参加活动

但路上没发现垃圾

7月20日中午,66岁的唐女士和老伴来到高冠峪服务点,“看到报纸知道有这个活动后,今天我家老头子就开车专门来这里参加活动,我们上午进山转了一下,走了大概一半吧,都没看到垃圾,虽然换不成东西,但还是挺欣慰的。”唐女士说,现在山里的环境比前几年好多了,地上垃圾明显少了,也没啥人乱丢垃圾了。

当天下午,何女士和两个女儿提着垃圾来到了化羊峪服务点兑换礼品。“我们路上都没见几个垃圾,只看见几个瓶子,可能都被人捡完了。”何女士说,她们走了不到一半觉得山上下过雨地有点滑,就赶紧下来了,路上看到几个瓶子就顺便捡起来了。“其实山上没有垃圾是最好的,这代表我们这个活动办得很成功!”现场工作人员说。

7月20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高冠峪服务点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上周参加过活动的11岁的小余同学,这次他提着一袋垃圾和奶奶再次来到服务点。小余同学的垃圾袋里装满了塑料瓶和食品包装袋,他上周说在学校学过垃圾分类,这次他也是自己独立将垃圾进行了分类。小余的奶奶说,他们住在附近,知道这周还有活动,就带着孙子又来参加了,孙子放暑假在家没事,刚好出来转一转,捡一下垃圾。

随后,另一个小男孩跑到服务点询问活动几点结束,得知结束时间后,他和妈妈拎着袋子进山了。一个半小时后,母子俩提着一袋垃圾来到服务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小男孩说下周还要来。

焦先生一家下山后经过高冠峪服务点,知道有活动后,焦先生让9岁大的儿子去周围捡垃圾来参与活动。焦先生说,现在不文明现象少多了,但山里偏僻的地方还是有垃圾,上山一路上都干干净净的,到了山顶上往亭子里一坐,就会发现周围一圈垃圾,而亭子旁边还有两个金属垃圾桶。

“人一般好像习惯于休息时开吃,吃完就扔,好多还往山沟里扔。其实往地上扔还好清理,扔到沟里面,捡都没法捡。”焦先生说,亭子周围主要都是塑料类垃圾,像纸张类垃圾一场雨后就化开了,但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就太大了。

我们管不了别人

但自己不乱扔垃圾

7月21日下午,57岁的田女士经过高冠峪服务点时无奈地说:“山深处的河道里面有塑料瓶,有些小孩扔了大人也不制止,有些游客提着吃的喝的进去,在河边吃完就扔到河里,然后空着手出来。空塑料瓶都轻得很,在河道中间堆着,这让清洁工咋清理。我们管不了别人,但自己起码得做到不乱扔垃圾,提进去多少就带出来多少。”华商报记者 任婷 陈团结 张杰 佘欣 田睿 实习生 燕硕成 井爽 吕梦 马茳 赵玉盟 张若琳 雷珊茹 薛如梦 赵雪 张梦婷

活动在持续 呼吁爱心企业来赞助

7月27日、28日,活动将继续进行。我们会在十大峪口设立带有专用标识的服务点,将设置分类垃圾桶及环保宣传资料,工作人员会向每位上山游客宣传秦岭环保并发放资料。下山时将捡拾的垃圾送到服务点可得到精美礼品,若游客将垃圾分类回收,将得到加倍奖励。

我们期待大家参与,为秦岭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活动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高新区共同发起。

本次活动依托物质奖励机制,所以,我们呼吁爱心企业参与进来,为本次活动提供礼品保障,为秦岭的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参与方式

1、拨打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

2、关注华商报官方微博,发送私信“保卫秦岭+企业名字+企业联系方式”;

3、关注华商报官方微信(hsb88880000),在微信后台发送私信“保卫秦岭+企业名字+企业联系方式”。

新闻推荐

保护大秦岭 垃圾换礼品 持续期待爱心企业参与 92岁老翁心系家乡 捐出500元买礼品

92岁的萧养望老人说起和家乡子午街办的那份感情,十分激动华商报记者张杰摄他说自己是秦岭的子女,如果不尽最后的力量,为秦岭...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