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坚守非遗传承梦 走近蓝田水会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

华商报 2018-08-08 02:19 大字

非遗是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是活着的宝藏。

“水会”是一种古老的取水形式,也叫水陆大会,即在天旱时人们祈雨的活动。“水会”中的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蓝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带有浓厚的唐代民族传统音乐风格,被艺术界称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本期,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让我们一同走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倾听他对蓝田水会音乐三十余载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的动人故事。

>>三十余载,抢救水会音乐乐谱70多首

1976年,邓印海自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蓝田县文化馆工作。1980年,他在蓝田县普化镇揪树庙村普查民间文化时,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蹲在地上翻阅着一本线装的老乐谱,嘴里还哼着一种独特的曲调,随风而飘,余音袅袅,古音情深。经打听后,他了解到老人哼的这种乐曲叫水会音乐。邓印海立刻意识到水会音乐是一块民族文化的宝藏。“一定要传承下去!”他暗暗下定决心。从此,他与水会音乐结下了三十余载的不解之缘。

三十多年时间里,邓印海共抢救性挖掘水会音乐乐谱70多首。“非遗传承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保护水会音乐不能丢失是基本,如何推动水会音乐发展,让水会音乐活起来是目标。”邓印海说。

>>当代传承,越来越多人喜欢上水会音乐

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5月20日,蓝田水会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16日,蓝田县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令邓印海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水会音乐。目前,仅蓝田县水会音乐团就有100多名相对固定的演出人员,并曾在水陆庵大型庙会上、华胥祭祖大典上和大明宫中国文博会等一些重大活动上进行过精彩的演出。“包括我儿子在内,现在已经培养了好几位传承人。水会音乐这种古老的艺术,不用担心没有人传承了。”今年65岁的邓印海说。

在此,我们欢迎您通过新闻热线、邮件等方式,推荐如邓印海一般的陕西省非遗传承者动人的非遗坚守故事,以初心致匠心,共同助力陕西非遗发展。

>>推荐形式

1. 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 来稿请发送至hsb-kfqgzs@126.com 或 致 电029-62502889,纸质来稿请寄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通讯员 张强

新闻推荐

蓝田县县长任涛检查散乱污企业整治

阳光讯(记者刘金)8月5日,蓝田县任涛县长、高建周副县长对全县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县经贸局,洩湖镇政府,三里...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