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间崛起示范园 ——渭南市水土保持孕育绿色发展
鸿鹤谷之变迁———昔日荒坡荒沟,今日满目绿色。
本报记者张晓玲张莉娜
秦岭北麓披绿装,丘陵沟壑换新颜。时间,见证着苌沟源头由黄变绿的整个过程,见证着鸿鹤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今天和明天。
苌沟,位于秦岭北麓临渭段,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是渭南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便是鸿鹤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渭南市区南25公里,在阳郭镇蔡脑村附近,和西安市蓝田县厚镇相接壤。这里,也是稠水河的源头,向北与清水河交汇,注入湭河,经湭河,汇入渭河。
鸿鹤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因鸿鹤村得名,人们习惯称鸿鹤谷。鸿鹤谷有3个发展阶段:2000年开始,坡改梯田;2005年起,治理梯田;进入2013年,建设示范园。
“前两个阶段,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人背、牛拉,到机械化耕作,农作物还是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水依旧没有留住,泥沙依旧大量流入稠水河。”鸿鹤谷园区主任马宁说。
鸿鹤谷建设之初,正是马宁分配到临渭区水保站工作之时。初到这里,给马宁的印象是,黄土裸露,沟壑纵横。鸿鹤村人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落后更不必说,见到地就开垦种庄稼,看到树就砍了做柴火。一场雨,毁了无数亩庄稼,产生若干新沟壑。干旱时,没有一滴水。所收庄稼,仅够口粮,勉强解决温饱。
坡改梯田,让鸿鹤村人看到了希望。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着水土保持工作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让示范园建设变成现实。
一年又一年,荒坡变绿了,稠水变清了。鸿鹤村村民张培贤说:“过去,站到沟边望下看,荒凉一片。现在,满眼是绿,像野猪、黄羊、鹿这些绝迹的野生动物都能看到了。”站在稠水河与清水河交汇处,几乎分辨不清哪个是稠水河,哪个是清水河。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感叹,如今这稠水河,比清水河还清!
骄阳似火的七月,天空蔚蓝,天然泉水形成的鸿鹤湖,碧波荡漾。沿碎石路而行,路边是红叶碧桃,高坡上有红叶石楠,生态袋垒成的护坡开着紫色、红色的小花。陡坡上的鱼鳞坑栽着雪松,缓坡上的水平阶栽着侧柏。蜿蜒的截排水沟,成片的樱桃树、桃树……清水绿岸、石路环绕,台田叠摞、果木成林,好一派田园风光!
在这975亩的鸿鹤谷,有经济林450亩、水保林150亩,有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护坎梯田,有淤地坝和集雨场、集雨池、集雨窖等小型水保设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还有南方植物认知馆、北方植物认知园、水土流失区沙盘模型、鸿鹤谷沙盘模型、水保科普长廊。
鸿鹤谷,2016年被陕西省水保局命名为“水保示范园”,2017年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水土保持示范园”。鸿鹤谷的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是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临渭区水保站站长张林说:“经过5年,鸿鹤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基本建成,并逐步形成了田园综合体雏形。这一惠民工程,改变了群众生产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
在鸿鹤村生活了30多年的梁密芳说:“土地流转,每年有收入;在园区上班,每个月还有工资,上班、管娃两不误。在园区干一年,相当于过去10亩地的收入。”
和女儿一起在园区上班的姜禾处,每人每月收入1800元。姜禾处说:“上班挣钱,下班游园,这日子,和城里人没啥区别。”
鸿鹤村是个自然村,属于蔡脑行政村。阳郭镇蔡脑村村主任张广宜说:“过去,人们跑出去打工,现在人们又争着往回跑。有的在园区打工,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有的跑运输、有的发展农家乐,个个干劲十足。”
绿色发展让沟壑生金、百姓富裕,鸿鹤谷诠释着渭南的绿色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渭南,这种理念正在变为富民兴市的实践,构筑着渭南人民建设生态渭南、美丽渭南的梦想。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生杰)近日,蓝田县交管部门在县城街上发现一名老人走失,在民警和好心司机的热心救助下,迷路老人李婆婆(年约85岁,九...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