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盘活电视剧《白鹿原》价值700多万元的道具

陕西日报 2018-07-11 06:30 大字

7月6日,记者在蓝田县前卫镇看到,电视剧《白鹿原》中价值700多万元的道具存放在一座破旧的厂房内。本报记者毛毛摄

  本报记者 毛毛 实习生 白晟源

  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自去年热播以来取得良好口碑,宏大的视角、演员精湛的表演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让该剧成为国产电视剧的优秀代表。2017年,该剧获第13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电视剧奖;今年4月,该剧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大奖、优秀编剧奖;今年6月,该剧获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3项大奖。

  电视剧《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的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展现出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画卷。该剧筹拍16年、投资额高达2.3亿元,会集了94位主演、400位幕后工作人员、众多群众演员。

  电视剧《白鹿原》还原了陕西关中地区民情风貌的场景,剧中出现的很多道具都很有年代感。据了解,为了让这部剧更加写实,《白鹿原》剧组精益求精,在历史中找细节,力求让剧情和道具都做到原汁原味。为了找到剧中所用到的轧花机,剧组找遍全国的博物馆,这种轧花机也只有一家博物馆有。针对这种难以收购的物件,道具组耗时两个多月,将博物馆中的原件以1:1复刻建模后用硅胶灌注而成。因为剧中需要能够跑动的马车,剧组将当地农户家中已无法使用的马车拆卸,按照原尺寸仿制,甚至连马车上的铁钉都是请匠人手工磨制而成的。

  为了真实再现剧中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道具师挨家挨户地询问,高价回收当时的生活用具,仅农具一项在陕西省内就收了6大车。这批精心收集和制作的道具浸透了剧组成员的心血,它们为电视剧《白鹿原》最终的精彩呈现、为那个年代的真实再现创造了浓郁的情景氛围,让白嘉轩、鹿子霖等人物鲜活其中。电视剧《白鹿原》的导演刘进说:“我们定了一个原则:一切要写实。所以剧组才会完全按照那个年代的样式做了8辆马车。”

  据曲江光中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器材部经理兼外联制片孙向飞介绍,电视剧《白鹿原》的这批道具造价共计700多万元,其中部分道具是剧组从当地、合阳及山西等地农村收集来的老物件。很多物件如今在农村也很难见到了,比如纺车、织布机、两人抬的食盒等。

  如今,电视剧拍摄完毕,可这批价值700多万元的道具却只能静静地躺在蓝田县前卫镇一座破旧的厂房里。7月6日,记者来到道具的存放处,看到这批道具堆积在仓库里,上面布满了灰尘。两个上千平方米的仓库里,道具堆积如山,清末民初的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不仅有马车、牛车、独轮车等运输工具,还有各种类型的农具和各种式样的家具,包罗万象。由于地方太小,道具被堆积叠压,让人惋惜。曾经“叱咤麦场”的马车、“奋力耕作”的牛车,还有剧中人物仙草使用的织布机等都安静地待在仓库里;剧中祠堂的瓦砖、照壁等都被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成为野猫的踏垫。这些充满历史感的物件,不知是被人为地做旧了,还是被时间磨蚀了,呈现出暗淡的色泽。

  为了挽救这批道具,最近,曲江光中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电视剧《白鹿原》的出品人赵安在网上发帖,期望能让这批道具“复活”,发挥余热。赵安认为,这批道具如果稍加收拾,就可以办一个博物馆,让观众感受关中地区曾经的乡土生活,为《白鹿原》的传奇续写新篇章,为陕西省众多文化小镇增加文化氛围。如果能够借助各界力量的推动,跨界利用,也许这批道具还能重现异彩。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许多曾经关乎民生的老物件早已失落殆尽,现在所留下的这批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物件,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关中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够将这些道具科学地利用起来,为后世记录下时代变迁的印记,唤起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让下一代能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

新闻推荐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朱静芝出席

  本报讯(记者耿薇)7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静...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