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土地 唤醒沉睡的财富”

各界导报 2018-05-04 03:30 大字

  □ 记者 张晶

  “土地、房产盘活以后,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农民要融资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拿房子去抵押贷款。盘活农村的土地,就是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4月24日到2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录堂在参加省政协社法委“农村财产性收入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时说。

  在这方面有个典型例子: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红星村在2014年年底前,背负着贫困村和“空壳村”的名声,村民主要以传统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6500元,集体经济负债20万元。

  2017年5月,红星村被确立为汉台区“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村,成立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960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村民获得股东权,获取股份金分红。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9300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首次出现正增长。

  在探索农村股权改革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2017年,汉中市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达到了50个。2018年,将在473个年度计划贫困退出村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从根本上限制农民收入的,“是农房、土地各项产权确权颁证不完善和无交易平台,农民的房屋、土地等资源无法通过租赁、抵押和出售实现增值,只能闲置浪费。”李录堂教授长期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出了一条让农民心里“有底”的双重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村土地集体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以公有为主,非集体所有为辅”的新的土地集体公有制。集体所占农地产权及收益总额的51%主要用于农民土地社会保障金和农地规模化公积金,其余49%的农地产权及收益归农民个人所有。

  他解释说,解决农地市场流转过程中失地失业农民的生存和就业保障问题,实质是解决转出土地农民重获地权问题和地权收益安全问题,让农民“进”“退”都有保障。

  土地流转必须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016年3月蓝田县董岭村启动双重保障型农地产权改革以来,效果明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贫困问题。

  “目前试点范围太小,需要扩大范围和增加试验点,如果国家财政也能给农民缴纳的土地公积金提供配套支持,我想农民的积极性就更高。”李录堂说,在改革试点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使改革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团 入村进社区机关 掀起学习热潮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王戴娜)4月24日,全国“两会”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梅、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王安军、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主任高泉,分别走进蓝田县洩湖镇黑沟...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