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掌村的华丽变身

西安日报 2018-03-18 09:05 大字

簸箕掌村村容及风光图。(文/图 记者 肖持纲 通讯员 肖奔)

本报讯秀岭春芳秦岭翠,习习煦风惹人醉。阳春三月,漫步在簸箕掌村,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徽派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房,干净整洁的街道,完整的配套设施;进入生态旅游景区,更是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杏花落雨,桃花纷飞,让人心醉。

你很难想象,昔日的簸箕掌村,是一个地处蓝田县北部岭区的贫穷小山村,全村300余户,分散在6.5平方公里的沟沟梁梁间,“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居住简陋、生活贫困、增收困难”是该村当时的写照。今天,这个山沟沟里的贫困村已经华丽变身成“全国美丽宜居乡村”。

住有所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2013年,在县、镇的大力支持和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该村以深化脱贫攻坚为统揽,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坚持党建+模式,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集养老服务、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15年底,一个占地120亩、排列整齐、徽派特色浓郁,“一厅十室四配套”综合功能及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式建成,全村301户,家家拥有了面积185平方米的五室两厅两卫一厨的花园洋房,实现了居住条件“一步登天”的改善。

产业兴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倒逼出了“三变”改革。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瞄准了簸箕掌村环境好、有典故的优势,紧盯都市不同人群感悟乡愁、体验文化、探险猎奇、放空心灵、享受田园等差异化消费需求,紧紧依托百亩水域、千亩耕地、万亩槐树林和沟壑交错地形地貌及女娲伏羲人文传说等人文生态,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

当年3月,在他的倡议下,簸箕掌村“三变”改革大戏开始上演。资源变资产,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资金变股金,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全部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的股金,入股经营主体,按股份获得收益,在利润分配上,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60%用于扩大再生产,40%分给村民;农民变股东,1039名村民成为簸箕掌村的合法股东。股份设置形式包括土地股、固定效益股、独立效益股和集体股。同时,簸箕掌村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了“西安卜莹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运营村集体资产。

一石击起千层浪,通过“三变”改革,旅游业的发展,让这个小山村热闹红火起来。投资1.5亿元,相继推出女娲湖水上娱乐区、薰衣草园、牡丹园等产品,打造生态休闲游;建成小吃聚集街区、陶艺泥艺馆、窑洞宾馆一期、人祖庙等项目,打造民俗文化游;建成滑索、丛林穿梭、伏羲陵滑雪场等,打造探险猎奇游,旅游优势正在形成。

2015年至今,簸箕掌村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千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零增加到3000多万元(不含土地资产),加上群众1000万元的入股资金,村集体资金已超过4000万元,彻底破解了村集体有资源无资金的问题。村民人均年收入2016年达到1.35万元。贫困人口快速脱贫,全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前的95户310人,减少到2017年的10户24人。

精神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的里子。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簸箕掌村将以落实“十个一”为核心,精心谋划、创设载体,持续发力,抓好文化设施完善,推进文明新风养成,营造了积极健康的乡风民风创建氛围。

“有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成效逐显,村民们不仅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还互相监督,杜绝了村内垃圾乱倒的现象。”李志刚说道。

在簸箕掌村“文明一条街”悬挂着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公婆、好乡贤、道德模范等的事迹简介,讲究公德、尊老爱幼在簸箕掌村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借鉴《吕氏乡约》,结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簸箕掌村通过绘制文化墙、编排节目等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落实《村规民约》。同时,发挥“一约五会”的作用,褒奖善行义举,摒弃陈规陋习,促进群众倡导文明生活。依托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组织群众开展全民读书、运动健身活动等,建成农村文化礼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益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工程整体推进,如今的簸箕掌村已成为西安一小时生活圈上的旅游名村,现在的簸箕掌人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快步奔跑。

新闻推荐

华商报公益植树节首站白鹿原影视城 千人植绿圆满成功

近日,华商报特别推出“绿水青山我守护——2018华商报大型公益植树节”系列活动。上周末,首场活动走进白鹿原影视城。共计千人参加,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播种一片绿色。3月10日、11日,西安西变中特电气有...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