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

华商报 2018-01-19 06:33 大字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2017年,西安市坚持精准原则,做足绣花功夫,将产业扶贫融入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中,大力发展核桃、苗木花卉、猕猴桃等区域优势扶贫产业,扶贫产业向精准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脱贫转变。

核桃敲开致富门

据了解,2017年7月,西安市出台《关于依托核桃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划,核桃产业布局涉及蓝田、周至等六个区县。在蓝田县,60%以上的村子都有核桃,年产值达1.6亿元,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为了让贫困户掌握技术,西安市组建了7支技术服务队,把技术、政策送到全市391个贫困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启动了“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对1564名种子选手重点培养,一大批农民成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目前,西安市核桃种植已达到30多万亩,年产量2.4万吨,成为浅山区和坡塬地区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猕猴桃做成大产业

猕猴桃是西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底,西安市出台《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猕猴桃作为西安果业的台柱子,被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周至、鄠邑等6个区县30个镇街都布局着猕猴桃产业,近两年秦岭北麓沿线新发展猕猴桃产业基地3.4万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带动了1984户贫困户种植户脱贫增收。

2017年,西安市大力实施品质改造升级工程,培育了一批精品示范园和龙头企业。周至县建成4个省级生态果园示范村、2个省级农业园区,10万亩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西安猕猴桃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叫响了牌子。

同时,西安市加大猕猴桃产业深度推进力度,将在周至县引资37.9亿元打造终南山暖泉湾猕猴桃小镇暨猕猴桃物流中心,作为陕西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周至猕猴桃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准筹建。

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42.3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达32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

发展猕猴桃产业,西安市把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真金白银,做出了一项“干得了、稳得住”的大产业。

中蜂养殖促脱贫

秦岭北麓环境优良,蜜源植物百种以上,每年有5个月盛花期,非常适合中蜂养殖。2017年,西安市印发了《关于2017年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规划,西安市将支持秦岭北麓5个区县发展中蜂养殖,三年内带动3000户以上贫困户。

据西安市产业脱贫办介绍,中蜂产业扶贫项目从2017年3月实施,涉及5个区县,累计帮扶贫困户1312户,户均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相当一部分群众收入突破万元。中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不误农时,受到群众欢迎。

为了确保中蜂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安市努力推动壮大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进西安众天蜂业公司开展订单收购,确保贫困户中蜂收益稳定,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此外,西安市还积极开辟义卖、展销会、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确保蜂农收益稳定。

奶山羊产业拓增收

奶山羊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西安市结合区位优势,把奶山羊养殖锁定为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布局覆盖蓝田等4个区县,将带动2300户贫困户。经过积极探索,西安市形成了“企业(园区)+”模式,实现了奶山羊养殖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了促进更多的贫困人口通过奶山羊产业脱贫致富,西安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村为单位,贫困户为主体,让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收益,以产业规模发展带动脱贫,使奶山羊产业“小散乱”局面得到改观。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奶山羊存栏量20.08万只,羊奶年产量达到14.12万吨。目前,西安市形成了“龙头企业+畜牧技术服务部门+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村(户)”“专业大户示范+贫困户”三种模式,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合作组织培育提升行动、龙头企业壮大行动、扶贫模式示范行动、羊乳消费宣传行动五大行动,奶山羊产业正在稳健发展。

西安市大力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资源整合的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双赢。

下一步,西安市将按照“两嵌入、一强化、两提高”工作思路(即:把农户分散经营嵌入集体经营,把贫困户单独生产嵌入产业链条;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生产资料参与度,提高贫困户劳动力创收能力),强力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扶持苗木花卉、乡村旅游、中蜂养殖等十个扶贫主导产业,培育100家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1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万户以上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大西安脱贫攻坚小故事

家贫志不贫 幸福有盼头

如果不是去年妻子的因病去世,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南位镇井王村王鲜锋一家六口可以称得上是“幸福之家”。中年丧妻的人生困境并没有击垮41岁的他,他选择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加入肉羊托管的产业脱贫行列,力争靠自己的双手让家庭摆脱贫困。

王鲜锋家中一儿一女,上有两位老人,妻子在世时两人靠开农用车搞运输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因夫妻俩勤快又能吃苦,虽然搞运输常年早出晚归但收入还不错,2008年王鲜锋夫妇已有不少积蓄,不仅10万元盖起了三间平房,还对房子进行了简单装修,一家人生活平安幸福,为村中老少称赞羡慕。

不幸的是,2017年2月份,在经历3个月的白血病治疗后,王鲜锋的妻子离开了人世。妻子3个月的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产生了两万元外债,原本的“幸福之家”一夜崩塌。现实使得王鲜锋来不及沉浸在中年丧妻的悲痛中,“想办法最快摆脱贫困,因为要创造条件让两个孩子好好上学,这是最重要的事。”脱贫成为王鲜锋现在的生活重心和奋斗目标。

“王鲜锋不等不靠、不仅每天外出在工地打工挣钱,还主动加入产业脱贫的队伍。”帮扶干部告诉记者,目前王鲜锋加入了以西俊养殖场为依托发展的肉羊托管模式,通过在养殖场购买羊苗,托管一定时间后由养殖场进行销售,贫困户可获得固定收入。

根据实际情况,王鲜锋目前托管了5只肉羊,羊苗费用和托管费共计4000元,在托管6个月后可以出栏,可获得销售收入6000元左右,可获得利润2000元,加上政策扶持1000元,一共可以收入3000元,“想着有这个机会就多尝试,能多挣就多挣,趁着身体不错能多干就多干。”他说。除过产业帮扶,秦汉新城还对王鲜锋的两个孩子开展了教育帮扶,17岁的女儿和12岁的儿子分别有3000元和1000元的教育资金扶持。

“王鲜锋总是说脱贫要靠自己,我们出钱资助都被他拒绝了。”在扶贫干部看来,王鲜锋面对生活困境不抱怨不消极,而是积极乐观,主动摆脱贫困的勇气和自立自强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考上好大学,所以我要好好奋斗几年。”王鲜锋笑着说。

辛勤汗水换来丰厚回报

提起蓝田县蓝桥镇圪塔庙村低保贫困户陈建奇,村民都对他的自强不息、勤劳脱贫致富的干劲儿充满了敬意,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48岁的陈建奇,12年前丧偶,独自一人抚养大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要照顾有三级残疾的哥哥和有四级残疾的弟弟,全家五口人的生计全靠他,家庭负担沉重。

面对贫困,陈建奇没有低头,在照顾好两个残疾兄弟的前提下,他充分利用各方帮扶资金和政策,自强不息,积极自主发展产业,通过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目前,家里饲养3头牛、8只羊、64只土鸡、20箱土蜂。

陈建奇每天勤劳的程度让人感动:早上四五点起床,挤羊奶、喂鸡、干家务,照顾两个兄弟;八九点做早饭,赶着牛羊上山,之后下地干活。下午1点半做午饭,吃完饭后干家里杂活;晚上7:30左右,做饭;饭后借着灯光,继续用铡刀给牛羊准备过夜饲料,晚上11点多睡觉。

陈建奇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中蜂技能培训。慢慢地,陈建奇通过摸索成了养蜂的土行家,本村的其他养蜂户前来取经,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告知。交谈中,他还给笔者讲起了养蜂的心得顺口溜:“养蜂动态观察是关键;清蜂箱,防病虫;强、中、弱,区分管。强群留蜜可留少,弱群留蜜要留多。蜂蜜要纯,按花分季割,油菜蜜在先,槐花蜜在后,百花蜜收尾。五六月份,分群佳。弱群立秋要喂糖、强群可到9月喂,糖水比例2∶1,稀稠拿捏是关键”。

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回报也是丰厚的,陈建奇算了一下收入:20箱中蜂产蜜100斤,以每斤40元的市场价算下来有4000元的收入;3头牛市场价15000元;16只羊卖了8只收入6000元,剩余8只,每天产奶8斤,每斤3元,一天下来24元;3000个食用菌棒和5000元大棚基建金已经入股到邻村狮峰蘑菇专业种植合作社,年终可保底分红1000元;近期,60多只鸡也开始陆续产蛋了……

说到未来,陈建奇更是笑容满面:“22岁的儿子陈文豪,在西安一家茶楼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17岁的小女儿是个大学生,在灞桥陕西工程科技学校上学,还享受了3000元/年助学金,市县工商联还为女儿捐赠助学金5000元,孩子完成学业已有保障。”

临走时,陈建奇告诉笔者,村上的窄峪川移民搬迁点即将封顶,不久后,他将入住该移民搬迁点100平方米的房子。

贫困户老马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最近,蓝田县华胥镇东邓村马盘利一家迎来了一支“医疗队”——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辖区医护人员,不仅为他们全家人做了全面体检,还为他患病的儿子免费提供了药物。马盘利高兴地说,张家村街道办不仅带领自己走上脱贫路,在医疗、住房方面也不遗余力地提供帮扶,自己对今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马盘利和老伴胡普利都已60岁,老伴前些年突发脑梗,后遗症较为严重,30岁的儿子小东因患有重度精神病也无法出门工作。本是这个家唯一劳动力的马盘利也在前些年外出务工时摔伤,不能打工了,一家三口只能靠几亩薄地勉强度日,年收入还不足2000元。

上个月,马盘利家60多平方米房的改建完工,干净宽敞的新房让马盘利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喜悦,“住了快一辈子窑洞了,真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在我们农村盖新房就意味着好生活来了。”质朴的语言表达的是最真挚的情感。

解决了住房问题后,张家村街道办了解到马盘利有放羊的经历,便购买了5只奶山羊,通过奶山羊产奶和下小羊羔,几个月下来马盘利攒下了一些积蓄。儿子的病是马盘利的心病,不仅要时刻担心其发病伤害自己和他人,长期服用药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家中的困境。“控制药物需要长期吃,但是太贵了,只能在他发病时候吃。”帮扶人员联系了辖区爱心企业,每月为小东提供足量的控制药物,小东的发病次数也大大降低。

张家村街道下一步打算对马盘利家门前的土坡和院内进行水泥硬化,再在院子里盖起厕所、厨房和羊圈,彻底改变土窑洞的老面貌。“家具、家电也已经选好了,等新房子晾好了我们就给送去,让一家人住得更舒心。”

“领导那样帮咱 咱就必须努力”

48岁的朱会强是蓝田县灞源镇西河寨村村民,也是未央区徐家湾街办帮扶的贫困户。在年轻时,朱会强曾经有过短暂的婚史,但因为家庭贫穷而离异。直到现在,他和76岁的老母仍住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一座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平时靠采点山货卖能有点收入。

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办帮扶西河寨村后,朱会强响应号召,承包了一些山地,种植中药材川乌。据他估计,今年能收入2000多元,他计划明年多承包些土地,扩大产量,争取尽快致富。“群众要是能多了解些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也能更坚定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徐家湾街办共为西河寨村4户帮扶户都送去了新电视。用了18年的电视机在今年年初彻底坏了,48岁的朱会强有大半年没再看过电视,看到新电视送进了家门,朱会强乐坏了,“我要用这台新电视收看政策,收看十九大直播,我要努力富起来,也好快一点成家!”

在扶贫工作中,徐家湾街办还发动“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爱心团体等,组成由街办牵头的“1+N”扶贫模式,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先后帮助西河寨村建了功能完备的村委会、活动项目繁多的老年活动中心、药品齐全的村医务室,以及便民桥、光伏发电站、文化广场等。扶贫干部还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对村民们进行思想帮扶,让一些过去不想出门的人到城里去务工增加收入。朱会强说,正是这思想帮扶让自己转变了思路,“咱人穷志不穷,领导那样帮咱,咱就必须努力,思想脱贫才能行动起来真正脱贫”。西安市扶贫办供稿

新闻推荐

陕西蓝田怀孕女护士遇害案告破 31岁嫌疑人被抓获

@华商报官方微博1月9日消息,2018“1·07”蓝田县医院女护士韩亮被害一案,经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全力侦破,1月9日下午2时许,犯罪嫌疑人王某(男,汉族,现年31岁,蓝田县人)被抓获,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07”...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