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田新乡约》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陕西日报 2017-12-05 05:45 大字

董岭村的乡约墙。本报记者安涛摄

本报记者杨光

“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过其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蓝田县的《吕氏乡约》。一时间,作为西安市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的《吕氏乡约》备受关注。

西安市蓝田县是《吕氏乡约》的发源地。近年来,蓝田在乡贤文化培育,村规民约的发掘、整理、传承上狠下功夫,不断赋予《吕氏乡约》新思想、新内涵、新规范。新近编订的《蓝田新乡约》通过“立约、传约、践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中。该县持续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道德文明素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实落小落细,让美丽乡村“面子”越来越美、“里子”越来越实。

源自民间的价值基因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古代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的还有乡约。

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蓝田吕氏兄弟(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基于乡村安定、乡邻和睦的诉求,制订了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吕氏乡约》,通过整合社会秩序,惩恶扬善,彰显正义,借以感化乡里,移风易俗。乡约最初由村民自愿加入,推举德高望重的人主事,定期开会议事,评断是非,赏罚分明,使人们和睦相处,形成敦厚民风。

步入当下的蓝田乡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栋栋别具特色的民居,一面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无不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参观。伴随《吕氏乡约》包含的价值基因被后人不断挖掘传承,今天的蓝田乡村显得愈发美丽。

新乡约引领乡村“蝶变”

“政府给咱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们怎么着也要自己努力,再不努力,日子还是过不到前面去。”日前,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脱贫攻坚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感恩教育会。参会的十多位德高望重的“乡贤”,都来自该村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和感恩教育会。

“47岁的陈新峰,人很勤劳,独自拉扯着正读高中的女儿,家中无劳力,确实不容易。咱村上已经给他联系在白鹿原影视城务工,月收入1500元,接下来还要加大帮扶力度。但是村上也有个别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咱们作为‘五会\’成员,要挑起一对一扶贫扶志的担子,给这部分群众做工作、想办法、谋出路,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脱贫的事根本上还得靠自己。”村民议事会会长李向田说。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得益于蓝田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所推行的新乡约治理,董岭村的变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蓝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蓝田县在探索“乡贤”能人治理乡村的同时,不断挖掘《吕氏乡约》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深入研究制订更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的《蓝田新乡约》。通过“立约、传约、践约”,把新乡约的核心“一约四会”延伸到乡村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实落小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让乡村管理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蓝田新乡约》在继承《吕氏乡约》核心要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同时,具体对铺张浪费、不孝敬父母等一些不良风气进行了规范,把乡规民约的精神充分融合到乡村治理中,让乡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切实发挥作用。同时,为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遵约践约,全县大力实施“百村百约”工程,对《吕氏乡约(精简版)》《蓝田新乡约》等进行公示,设立乡约墙,拍摄了以乡约为主线的专题片《蓝田白鹿魂》《中国影像方志——蓝田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同时,组织中小学生诵读乡约、书写家规家训,传承乡约文化精神……通过多年实践,立乡约、传家训已成为蓝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全县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胜枚举,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

新闻推荐

情真意切 帮贫困户落叶归根 ——记碑林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秉宏

卞黑娃是东邓村的村民,在外打工已有十年之久了,村里人几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年纪慢慢大了,每当卞黑娃干不动工作的时候,就想着回到村里安度晚年。但他无儿无女,离村前居住的窑洞早已坍塌成一堆...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