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致力提升帮扶村公共服务水平—— 卫生室看病方便了 新广场办起艺术节
■记者张奂雅
连日来,记者在未央区帮扶的多个贫困村(重点村)走访时发现,昔日沉寂的一个个小村庄,如今飘荡着越来越多的欢笑声——看病不出村、娱乐有处去。村民脸上时不时露出的笑容,映射出他们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带来获得感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未央区不断加大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帮扶力度。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未央区帮助蓝田县、鄠邑区的17个贫困村(重点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已经超过150万元。
标准化卫生室让村民看病、理疗更方便
走进蓝田县灞源镇张家斜村,记者在120多平方米的村卫生室里看到:规整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布局中,崭新的诊断桌椅、齐备的日常药品柜、雾化器、牵引床、体重秤等摆放整齐,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呀!“这些都是村里急需的,但过去由于经费不足配不上。现在有了未央区捐赠的这些设备,我工作起来方便多了!”忙碌的村医王书红笑着说。
在推进张家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中,未央区不仅捐赠了价值15600元的器械,从硬件上进行提升,还从规范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宣传,落实好健康扶贫新农合报销政策等方面进行指导。为提高村医业务水平,未央区还利用“送健康”义诊活动平台,让医疗专家向村医传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的诊疗技术。
“过去来卫生室看病、理疗的每天也就七八个人,现在一天十四五个都不止,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人呢。”村党支部书记闵彦平说,村卫生室设备多了,服务水平强了,村民们当然来得多越来越多了。
多功能活动楼提供综合服务
说起卫生室,蓝田县三官庙镇寨子岭村的标准化卫生室也即将竣工,这让几十年来都在村医家看病的村民们兴奋不已。
在寨子岭村村委会隔壁,记者见到了即将完工的卫生室,未央区投入30万元帮建资金,新建了这座二层小楼。一层为100平方米左右的卫生室,二层则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图书室,“以后这里不光能看病,还是村民们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未央区帮扶干部闫新华指着眼前的小楼笑言。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未央区还为寨子岭村的一、二组和三组分别新建了面积为2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配有凉亭、石桌凳的广场成了村民们聊天娱乐的新场所。“咱村一到春节就有秧歌表演,以前都是在土路上扭呢,一下雪路不行就没办法活动了,现在这小广场好得很,扭秧歌、下棋都有地方了。”三组村民李永利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他说以前冬天的晚上村民们都早早回家歇着了,最近修好小广场后,天天晚上都有村民在广场上聊天健身,村里一下焕发出了新活力。
文化广场办起村民艺术节
今年4月,鄠邑区涝店镇杨家村迎来了一场盛会:临近20多个村的近千名群众都来到杨家村新建的文化健身广场上展示才艺:广场舞、拉丁舞、秦腔、书画展示……一场持续4天的村民文化艺术节在这里热闹上演。“这样的文化活动,是村里30年来头一遭。”老党员李凤林兴奋地反复念叨着。
建设这个19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源于村民们的文化需求。了解到村民多年来没有地方健身娱乐,未央区便投资40余万元对村里两处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的闲置土地进行了硬化、绿化改造,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广场。70多岁的村民杨旭说,自己现在天天都要去广场上遛遛弯,村里的娃们家放了学也喜欢在广场上活动玩耍,“忙完地里活,歇下的时候,村里人在这儿跳舞、健身,既锻炼了身体,还让乡党们更亲和了。”
新闻推荐
情真意切 帮贫困户落叶归根 ——记碑林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秉宏
卞黑娃是东邓村的村民,在外打工已有十年之久了,村里人几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年纪慢慢大了,每当卞黑娃干不动工作的时候,就想着回到村里安度晚年。但他无儿无女,离村前居住的窑洞早已坍塌成一堆...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