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盼什么,我们干什么!” ——未央区加强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见闻

西安日报 2017-11-24 08:26 大字

■记者张奂雅

新修的道路迈出脱贫新步伐、新装的路灯点亮村民新希望、新建的水塔开启群众新生活……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未央区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着力点,在蓝田县、鄠邑区的17个贫困村(重点村)累计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便民桥、水塔建设,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9个。这样的一件件实事、好事,让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方便在每天的生活里。

修路桥打通村民生产生活路

在蓝田县灞源镇柳泉沟村,记者见到了正准备从便民桥去地里的村民谢大爷,“你看,以前这就没有桥,我们要到地里干活得从河道里穿过,要爬上爬下,腿脚不行都没法走!”然而如今,在未央区的帮扶下,村里已经修建了两座眼前这样的便民桥,村民下地再也不用爬高踩低。

在便民桥畔,未央区驻村帮扶干部张永峰告诉记者,这条柳泉沟河贯穿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的房子基本都盖在河岸北,而耕地却在岸南,几十年来,这里的村民都从河堤上的斜坡上下。河槽深三米左右,上下就已非常不易,下到河岸村民们还要踩着河里的石头过河,一到冬天河面结了冰,村民根本无法行走,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

今年10月初,未央区投入12.6万元,在柳泉沟村的古庙门口、柴家沟口两处都修建了便民桥。两座便民桥分别长7米和8米,宽度都为3米。要过河的村民这下终于可以缩短距离,直线来去,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安全不少。

此外,村里一条全长4000米的“羊肠小道”也引起了未央区帮扶干部的注意,这是村里唯一一条主干道,也是村民们口中的“生产路”,然而由于一边是耕地一边是河沟,道路宽度只有两米左右,勉强能允许一位村民拉着架子车通行,汽车根本无法通过。

目前这条路已经开始动工修建,张永峰说,考虑到汛期涨水危险,在修路的同时还将河堤重新加固并提升至4米。修好后的主干道宽7米,可以容纳两辆汽车并排通行。

装路灯照亮村庄提升幸福感

蓝田县三官庙镇新房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脱贫工作的希望通过路灯“照”进了大家心里。

走进新房村,最吸引人的就是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路灯。“以前新房村就没有公共照明,一到晚上外面漆黑一片。”未央区驻村帮扶干部刘战旗回忆道,由于没有路灯,村里的老人们晚上出门摔跤是常事,村里曾使用过动力电,但因没有集体收入,无法缴纳费用,便废弃了。

脱贫工作要从实事抓起,上个月,未央区投资约35万元,沿村内主次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25盏,平均50米就有一盏明亮的路灯,冬季每晚从六点半亮到十二点。

“我家主要收入来源是干辣椒,我每天都得把辣椒摘出来,但是以前晚上村里黑,根本没法干活。”村民代青娅在院门口捡着手中的辣椒高兴地说,上个月安装路灯后,晚上整个村里亮堂堂的,老人、孩子都出来散步了,自己也能借着路灯的光亮继续干活,心里别提多幸福了。

刚上六年级的封雨晨也说,冬天天黑得早,有时候放学回来天都黑了,回家不免有些害怕,“现在这路灯亮得很,晚上回来我爸妈也不操心了!”

建水塔让村民们饮水更安全

对于蓝田县三官庙镇曹湾村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村民吃水难。走进村里,未央区驻村帮扶干部史永平向记者介绍道,该村南北两头分别有两座蓄水池,但由于有200米的高度差,北边的蓄水池经常压力不足,无法正常供水。

“三五天才能供上两小时水,喝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洗洗涮涮。”村民庞丽娃如是说,北边的蓄水池目前要供30多户居民饮用,过段时间,沟下还有30多户要搬上来,到时候60多户人吃水成了最大的困难。

6月份来到曹湾村时正是最炎热的时节,帮扶干部们急村民所急,立即联系爱心企业筹集资金10万元,在村北修建了一座新水塔。

记者看到,水塔约为12米高,储水量可达30吨,史永平说这样的储水量够160户村民整整使用两天,下个月管道接好后,村民饮水随用随有,再也不受压力不足的影响。

庞丽娃的家就在水塔旁,他说以前吃水都是自己挖水窖,用水十分不便。眼看着水塔一天天建好,老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家六口都等着水塔投入使用,“未央区帮扶干部为咱解决了吃水的大问题,确实是办实事!我们心里都感激得很!”

拉着老庞的手,史永平说道,水塔目前已经完工,预计元旦前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家家户户都能安心用水了。

新闻推荐

开小卖铺苦等8年 老两口盼儿早日回家

儿子杨勇离开家后,杨文宇老两口在蓝田县华胥镇经营的这间小卖铺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是一家人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儿子回家的希望。“儿子离开家后,这间小卖铺就是我们等儿子回家的地方,一等就是8...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