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田“新乡约”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三秦都市报 2017-11-05 03:01 大字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

电视剧《白鹿原》中,这背诵《乡约》的声音多次在剧中响起。族长白嘉轩把它当作管理族人的“律条”,乡民们视其为祖训而恪守。据悉,小说《白鹿原》中的《乡约》,脱胎于宋代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而吕氏的家就在白鹿原下。据有关专家研究,这部制定于北宋年间的乡约,是全国有记载可查的最早的一部《乡约》。

10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陕西蓝田吕氏乡约: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乡约》,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陕西蓝田的《吕氏乡约》,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乡约,一时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时过境迁,从古流传的乡约现在是否还在民间传承?记者近日走访了蓝田多个村落寻找答案。

24本家谱教育族人和睦相处

位于蓝田县葛牌镇的石船沟村,是记者走访的第一站。

这里现有村民453人,生态环境优美,古民居保存完整,相继被列入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和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里有齐和张两大姓氏。齐姓人祖籍在安徽宿松,张姓人老家在安徽霍邱。齐家现存族谱24本,现在还保持着“六月六”晒族谱的传统。也正是在这些族谱上,记者看到了一些来自几百年前的乡约家训,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值得学习。

如今,村里到处一片和睦,齐长贞把这样淳朴的风气归结于信条的力量。“家训就是我们的信条。这些内容先人总结出来,为的是惩恶扬善、提升道德,评断是非,使族人们和睦相处,形成敦厚民风,我们也一直在这么恪守。”

村规民约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白鹿原一带,除了石船沟村之外,仍有多个村镇在运用《乡约》的道德力量对村民进行有效治理。

据蓝田县文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蓝田通过“立约、传约、践约”等形式,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立乡约、塑民风”活动,着力把乡规民约融入乡村治理,以此教化人心,淳化风俗。各村利用道德讲堂、乡约大讲堂定期举办活动,宣传在村规民约践行中的好人好事。

目前全县已在近百个村子的广场上设立了“善行义举榜”,把移风易俗工作中涌现出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榜样上榜公示,引导形成良好民风社风。

制定“新乡约”规范社会风气

蓝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介绍,为了传承《吕氏乡约》中的文化精髓,赋予乡约新的时代精神,蓝田县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赓续了《吕氏乡约》,订立了《蓝田新乡约》。

“新乡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铺张浪费、不孝父母、不和友邻、不守信用、重利轻义、乡情冷漠、人情淡薄等一些不良风气进行了规范。县文明委还围绕10个移风易俗中的重点内容,订立《村规民约》,并细化《卫生公约》《文明公约》《道德公约》《红白理事公约》等专项公约,把乡规民约的内涵与精神,充分融合到乡村治理中,让乡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发挥切实作用。

传承乡约文化,重在践之以行。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立乡约、传家训切实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席记者张晴悦 记者李宗华

新闻推荐

食用菌种植为寺沟村带来新希望

■记者樊华蓝田县葛牌镇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镇里的寺沟村地处深山,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低。为了能够让村内贫困户早日脱贫,西安航空基地寺沟村驻村工作队经过...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