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田一妇女收到“法院传唤”短信 法官帮她识破电信诈骗骗局

西安晚报 2017-09-15 04:41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志杰)手机收到“法院”的“传唤短信”,显示儿子“出事了”,自己也被列为“陪审人”,蓝田妇女刘某某对自己收到的这一短信内容深信不疑,还跑到法院查询案件情况。最终,还是专业的法官通过短信内容看出了破绽。

9月12日上午,蓝田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接待了一位神色慌张的妇女刘某某。对方称要查询涉及其儿子的案件情况,但这位妇女并未提供任何诉讼文书,也说不清案件类型、案号、案由等相关信息。经立案法官详细询问,刘某某才拿出手机,展示她收到的“法院传唤”短信。立案法官看到,刘某某手机收到的短信内容是“关于张某‘合同贷款欺诈\’一案开庭通知”,还列明开庭时间、原告被告、案号案由及需携带答辩状等信息,特别是被传唤人的身份证号与刘某某儿子的身份证号完全一致。乍一看,确实是法院的传唤短信。但是经过法官辨认,发现短信内容破绽百出:案由方面刑事民事含混不清,案件字号“陕民初字第”根本不符合法院最新案号规范,尤其是短信还将被告父母列为“陪审人”,纯属不懂法。

经过法官辨识确认,这明显是一条冒充司法机关的“涉诉”诈骗短信,刘某某应该是遭遇了电信诈骗,但是,刘某某仍然将信将疑。为了打消她的疑虑,彻底揭穿骗局,立案法官耐心地向她讲解法院诉讼相关规定和正规程序,对照法律规定和有关文书样式,逐条剖析这条短信的破绽,并通过人工查询法院立案信息,确认蓝田法院没有涉及刘某某儿子的案件。刘某某这才放心,并向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昨日,办案法官温馨提醒:近年来电信诈骗高发,不法分子手段翻新、花样百出,特别是冒充司法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电信诈骗,让群众防不胜防。广大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必要时可通过电话或亲自到相关司法机关进行查证。“人民法院诉讼审判活动中,除非当事人已通过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提供并确认电信送达方式,否则法院一般不会采取短信、微信等电信网络方式,传唤当事人或送达法律文书。”法官说。

新闻推荐

小毛竹“编织”出好日子

本报记者肖倩日前,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的村民舒东峰,把自己编织的965把笤帚送到胡家庙街办的保洁公司。拿着卖笤帚得来的1万多元,老舒高兴地咧嘴笑了。这也让帮扶他的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