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代“野猪” “养在深山无人识” 驻村工作队呼吁企业和组织前来考察洽谈合作

西安晚报 2017-08-03 05:01 大字

小沟口村关中黑猪生长周期长,深山野草杂粮散养,肉质鲜美无污染,然而由于地处秦岭深处,交通闭塞,小沟口村的二代“野猪”肉却处在一个“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尴尬境地。碑林区城市管理局看到了小沟口村的这块“瑰宝”,他们四处帮忙牵线搭桥,开创一种新的扶贫模式。

小沟口村位于蓝田县辋川镇,这个村子距离蓝田县城大约45公里,位于李家河水库上游。小沟口村地处秦岭深山腹地,交通闭塞,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且仅有的耕地多为沙土,农作物产量不高,导致了小沟口村的村民收入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村民的家庭收入多依赖于外出务工,并且占到了65%以上。以2016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500元。2017年最新确定的贫困人口为5户8人,其中低保户2户5人,五保户3户3人。

小沟口村主任朱仁房介绍,小沟口村的贫穷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过去的扶贫政策偏重于现金补贴、走访慰问等形式,都是直接补偿贫困户,这种方式,虽然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效果并不好,村民拿到现金,只能解决一时的生活需求,并未产生效益,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削弱了村民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2014年5月,小沟口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国家扶贫基金在小沟口村三组集体土地上建设了一座生态黑猪养殖基地。这个黑猪养殖基地,初步投资达70万元,目前建成猪舍1500平方米,沼气池等附属设施320平方米,购置饲料粉碎机1台,目前存栏生猪250余头,并申请注册了“辋川小沟口关中黑猪”商标。5户贫困户,每户一万元投入村合作社二代“野猪”养殖项目,按约定每年有不少于10%的分红。

据养殖户刘师傅介绍,他们的二代“野猪”不同于传统的人工饲料养殖,“辋川小沟口关中黑猪”食用的是绿色、纯天然的饲料,饲料中不含任何添加剂,是名副其实的“野猪”。这样喂养出来的黑猪不仅肉质细腻,而且含有丰富的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特别是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都比普通猪肉低。

然而“辋川小沟口关中黑猪”却处在一个“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境地。碑林区城市管理局驻小沟口村干部张知文说,5月24日,工作队进驻小沟口村后,大家通过走访了解到“辋川小沟口关中黑猪”体态肥硕健壮,食用纯天然无添加饲料饲养,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但由于信息闭塞和销售渠道问题,村里二代“野猪”项目目前没有实现盈利并且处于停滞状态。工作队希望通过碑林区政府的纽带,用好用活政府的扶持政策,呼吁引导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介入,帮助这里的贫困户和村民从根本上脱贫,解决生活问题。

为此,工作队专门给小沟口村的二代“野猪”养殖项目拍摄了一个视频,希望将这样一个山中“瑰宝”引入城市,打通养殖和销售环节。眼下,小沟口村养殖的第一批生猪快要出栏了,因为销售渠道不畅,村民们心里着实有些着急,工作队也在四处联系商家。

工作队呼吁社会相关企业和组织能关注小沟口村的“瑰宝”,前来考察洽谈,在帮助村民们脱困的同时实现双赢。小沟口村村主任朱仁房联系方式:15332475391。

首席记者王海鹏实习生杨静妮

新闻推荐

一线传真 “西瓜滞销 有人帮着卖了,开心很!”

“这么好的西瓜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到地里。本想着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可忙了几个月赚不到钱不说,可能还得赔了本钱。”当蓝田县汤峪镇敬家村贫困户杨红涛夫妻二人发愁时,西安水务集团驻村干部正...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