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竹摇 风送爽 ■白来勤
北方不像南方,竹子很多,竹林竹海也比较常见。在北方,尤其在关中地区,蔚然成林可称为竹海的只有两处,即周至的楼观台和白鹿原的鲸鱼沟。这两处的翠竹,吐纳道家之清气,根根仙风道骨,颇具神韵。
那年盛夏,与友人漫步隐天蔽日的竹海,头顶啾啾鸟鸣,面前清风习习,缕缕凉气袭人,曲径通幽的感觉油然而生。观茂林修竹,如瞻仰心无旁骛的高士修身;身边竹涛轻摇,在耳畔簌簌作响,如同雨落晴瓦,似老祖讲经,置身其中,犹进画屏。站在高处,远眺竹海,靓影摇曳,叠翠泻碧,心旷神怡,留恋忘返。虽说早就知道楼观台有竹林,但猛然看到眼前这茫茫无际的竹林,舒卷着翠绿的烟霞,仿佛一座烟波浩淼的湖泊,荡漾碧波,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惊诧。
据史料记载,楼观台秦汉之际已经绿竹成片,蔚为壮观。东汉班固的《汉书》中也有:“户杜竹林可与南山檀、柘相媲美”。“户杜”即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至周至、户县一带。此地处于秦岭脚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便于竹子生长。南山所出山笋壳薄肉厚,色白鲜嫩,细腻清脆,香气馥郁,质量不输江南美笋,秦汉以来就是朝廷贡品。《唐书·地理志》记载:秦岭山中的不少地方每年都向朝廷贡笋,渭川竹笋,户杜竹笋,长盛不衰。
我到过不少有竹的地方,对竹也是情有独钟。我不知道周朝都城的竹当时是如何茂盛,也不知道函谷关的竹后来遭遇什么变故,我只觉得白鹿原的竹与楼观台的竹一脉相承,极为神似。这两处的竹,都清瘦奇崛,不像井冈山的翠竹,虽粗壮、豪放,却不内敛;都蔚然成林,不像桂林阳朔的竹,一小簇一小簇,虽秀气却不壮观;都干净豁达,不像九嶷山的斑竹,泪流满面,虽婉约却有失优雅风度;都对环境有极高的要求,不是什么地方想移植就能移植得了的,不像分布范围很广的芦竹,虽则不择土壤却置身污淖秽泥姿秀而根臭;都是历经几千年而不败,且至今愈发欣欣向荣的。据传这是因为老子带着自家庭院的竹根竹笋,西行经过函谷关、武关来到陕西隐居,走一处栽植一竹,过一地布道一方。途经白鹿原考察华胥古国、在白鹿原畔俯视华胥陵、远眺黄帝陵,在白鹿原上的鲸鱼沟畔隐居整理思绪和著述,然后到周至的楼观台讲经。这两处的竹子都是老子亲手所植的竹子的慧根繁衍而成,故而这两地的竹子不像文竹那么娇贵,也不像龟甲竹那么雍容,更不像佛肚竹那么“短节短视”;它比金丝毛竹质朴、比紫竹阳光、比花毛竹俊朗。白鹿原与楼观台这两处的竹,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常茂,都启迪着当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成就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华章。白鹿原下的陈忠实门前就栽植着从鲸鱼沟移来的几株青竹,现已连片成林。当年忠实老师观竹听风读世界,文思泉涌,最终写下闻名中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将儒释道阐释演绎得淋漓尽致,把北方平原一段乡村故事,烹饪得色香味美令人垂涎,放在地球村的文化餐桌让世人尽情咀嚼、品啖,不论美食家还是普通食客,都用味蕾发出由衷地赞叹;楼观台下的张兴海,多次来楼观台观竹悟道,品茗听经,焚香抒怀,为世人烹饪出一部《圣哲老子》的精神大餐,再现了老子的精神世界、处世理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漫步楼观竹海,不知别人从中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一条条龙在飞舞,那是一条条清瘦而充满活力的青龙在踏歌劲舞。我看到竹海里,一位相貌奇崛的白眉毛白胡子老者对一位气宇轩昂的黑发壮汉侃侃而谈,喔,那是先师孔子在和圣哲老子交流。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知无不言:“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财物隐藏起来,好像并不富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地向愚钝的人。去掉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的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
听着老子非常直率、中肯同时又充满希望的话,孔子幡然醒悟:“夫子是说我应该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业吗?”
老子笑而不语,但微颔之。我却听到竹风送来一阵阵老子的话语:“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如果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远处传来一阵阵稚童朗诵《弟子规》的声音飘进竹海:“扬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孔老先生当然也听明白了,那是李老先生在指出自己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没有从别人的角度甚至没有从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会伤害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是何等的语重心长啊!他起身抬头,望着竹海上空的鸟,转身踱步,看看竹海深处小溪中的鱼,喟然长叹:“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耶!”于是,孔老先生改变了以前周游列国的做法,回家后一心一意搞教育“传道受业解惑”了。
“其犹龙耶!”我细细的观看这眼前的翠竹,是啊,楼观台的竹,龙也!难怪人们传说老子的母亲怀了身孕七十二年,才从腋下生出他,你看那竹竿的竹节处一只只旁逸斜出、努力向上竹枝,像不像腋下生出的新儿?你再想象一下那竹底一条条俯首向下的气根、根须,像不像腋下生出的新孙?能上天、能入地的圣者,非龙莫属。竹,也有此志向和能力,它伴随老子从周都到函谷关,由函谷关到白鹿原、由白鹿原到楼观台,一路走来,一路播撒龙子龙孙、传播龙生龙韵,其犹龙耶!我更觉得,老子的话,是对孔子说的,也是对所有人说的;孔子的话,是对自己的学生说的,也是对世人说的。只是我不知道,世人是否听得到、听得懂?
阵阵竹风送来阵阵清凉,送来阵阵歌声,我仿佛看见诗人王维在鼓琴、在吟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觉,明月来相照。”那洒脱的神情、那物我两忘的境界,令人艳羡;我也听到了另一个声音在吟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是最终“乌纱掷去不为官”的郑板桥在提醒后来者,郑老兄在人上开仓放粮得罪上司、不得以辞官挂印“囊橐萧萧两袖寒”时,仍是“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畔做鱼竿”,卖画为生不易其节。当然,置身楼观台竹海,漫步林荫小径,我更多听到的是人们在吟咏郑老兄的另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实,这不仅仅是一首励志诗,更是对楼观台竹海的所有竹子竹笋的写照!楼观台森林公园有“百竹园”,荟萃了各种名贵竹品,虽也妩媚迷人,但我觉得还是不如此地原生态的竹子更具神韵。楼观台原生态的竹,跟随老子传经布道几千载,它身经过岁月荣枯、目睹过道德兴废,刚劲挺拔,高风亮节,集坚贞、刚毅、挺拔、淡泊、清幽于一身,时代变幻不改初衷、寒暑交替不易其节,知而不言,为而不争,在陡岩之旁,在溪流之畔,成片或成林地生长,互相依存,根根相连,各自独立向上。虽无牡丹、芙蓉那种艳丽的花朵,也不散发春兰、秋桂那种浓郁的芳香,但时时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和自然的风韵,装点着这片圣地净土,让这里始终洋溢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魅力。
楼观台灵山秀水,所谓“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名,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胜。”没到过楼观台的人,也绝对难以想象,这里竟隐藏着两万三千多亩的连片竹林。竹影婆娑,灵气浮动,为楼观台背依终南山增添了无限神韵;竹海竹涛,把老子说经处的楼台亭阁映衬得分外的庄严雄伟和幽静空灵。我更觉得不是翠竹美化了楼观台的山水,而是圣哲老子的道德经点化了翠竹。
新闻推荐
鄠邑区关中忙罢艺术节在“麦田剧场”内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王涛摄)本报讯(记者王涛)又到麦子成熟的季节,八百里秦川...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