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秦岭生态保护体系框架 三级保护站呵护绿水青山

三秦都市报 2020-06-30 02:07 大字

除了每日巡山,张房房(左)还承担着生态环境监测等任务一场夏雨过后,黄柏峪的圭峰山雾气氤氲、绿意盎然。昨天上午9时,43岁的张房房穿戴好工作服,收拾好工具,和同事一起徒步进山,开始一天的工作。

张房房将此称为“巡山”,每天一次,每次3公里。陪伴他们的,除了山涧流淌的溪水、阵阵山风,还有偶尔出没于丛林中的草蛇、野猪和貉子。

推进秦岭保护工作

规范化进程

张房房是黄柏峪保护分站的工作人员,今年6月5日,西安鄠邑区成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同时在全区范围启动三级保护站分级管理体系。

三级保护站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为统领,下辖5个镇(街)站、50个分站,为守护秦岭搭建起体系全面、要求严格、保障有力的生态保护体系框架。

“巡山”的过程并不轻松。除了要将巡查检查的内容进行图像留存,张房房还得对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五乱”行为及时劝阻、制止、上报。

“每天都得去山上走走看看才踏实。”一边走,张房房一边向记者介绍,“对上报信息的处置过程,我们会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直至问题解决。”

除了日常的峪口峪道管理之外,张房房还承担着生态环境监测、应急抢险服务和生态保护宣传等任务,“我就是当地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对这片养育我的土地的责任。”

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副局长唐超告诉记者,三级保护站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沿山镇街、网格员、护林员、村干部等多方力量,对发现的问题,逐级负责,分级办理,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到位,推进秦岭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进程。

15个峪口峪道

实行动态“三色”管理

秦岭北麓鄠邑段全长22公里,总面积716.3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站管理体系构成有机统一的“微循环”系统,打通了管理、保护、管控的每个环节。

然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峪口峪道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鄠邑区的做法是,对全区的15个峪口峪道实行红色、黄色、绿色“三色”分类管理,进一步厘清责任,打造依法治山、规划控山、网格管山、铁腕护山的新样本——这种做法,有点像“健康码”,不仅能实现动态管理,还兼具检测功能。

张房房所在的黄柏峪实施红色管理,根据要求,红色管理主要为水源保护地、生态脆弱地带、矿山恢复治理等区域,一律严禁游客出入。

黄柏峪毗邻太平峪,很多游客从太平峪进山后,都会慕名去参观位于圭峰山的仙人桥,再从黄柏峪出山。这样一来,张房房不仅需要提醒游客,还得对由此出山的游客,进行身份信息登记。

此外,黄色区域,主要为无旅游景区但有少量游客出入,或尚未实施移民搬迁村庄的地方,出入人员、车辆等全部登记,且控制进出人员数量;绿色区域,主要为旅游景区和沿线有村民长期居住的区域,游客可正常出入。

唐超说,鄠邑区将加强对主要峪口峪道生态环境景观全方位综合治理和有效管控,力争到2022年把主要峪口峪道打造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的亮丽风景线,全面提升秦岭北麓主要峪口峪道生态环境品位,让绿水青山的底色由“浅”变“深”,绿水青山的本色由“淡”变“浓”。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卢梦雪

新闻推荐

鄠邑供电高标准迁改线路

6月4日,在鄠邑区方寨村附近,国网西安供电鄠邑公司工作人员全力加快10千伏索三线迁改进度,为沣京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拓宽...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