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娃叫我妈妈呢,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记优秀帮扶干部陈紫康

西安日报 2020-04-15 02:10 大字

陈紫康(右)在葡萄园查看病虫害防治效果。

■记者马昭文/图

“关系亲不亲,要看用心真不真。只要把他们当亲人,就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且不求回报。”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干部”陈紫康提起三年来对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耿玉琪一家的帮扶时,这样说。

陈紫康是高级畜牧师,“户县优秀人才”,也是鄠邑区农检中心主任。说起第一次到耿玉琪家,她记忆犹新:家里的房子外观上看不算很破旧,但是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客厅里有个老式的电视柜,上面蹲着个80年代的大屁股电视,还有个老式的木沙发,孩子的房间有个上下铺的架子床……“一眼望去,日子恓惶得很!”

耿玉琪一家六口人,自己和老伴年老体弱,儿媳身患重病,两个孙儿在校读书,全家靠经营4亩多葡萄园艰难度日,是全村最困难群众之一。

陈紫康说,耿玉琪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儿媳妇患有尿毒症三期,每周需要透析一至两次,除了部分费用能报销外,每年家里还要支出两三万元。而全家赖以生存的4亩葡萄园,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两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一年年下来,日子越过越恓惶了。

2017年7月,儿媳妇病逝了,两个孩子成了没妈的娃娃。“那段时间,我经常去耿玉琪家,主要是去看看俩娃。带娃们到县城转转,散散心。也是那个暑假,和俩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现在,俩娃都叫我妈妈。”

陈紫康听说儿媳妇的长辈也是尿毒症患者担心尿毒症有家族遗传,2017年的暑假,专门带两个孩子做了全面体检。体检中发现,儿子患有轻微肾病,但是没有任何症状。医生说,幸亏发现得早,可以及早治疗。那个暑假,儿子住了一周的医院,陈紫康一直陪伴。来年的寒假和暑假,孩子又住了两次院,全部是免费治疗。到2018年暑假,孩子已经完全康复。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陈紫康帮两个孩子争取了各类教育扶贫资金6550元。给女儿争取了区教育局教育扶贫的特困生资金,给儿子争取了贫困生资金。女儿每月还有200元生活补助,而学校住宿也免费。这样一来,家里在两个孩子的教育上就轻松多了。

安排好了两个孩子,陈紫康又开始琢磨耿玉琪家的房子问题。虽然房子不算破旧,但是没有院墙,家里又靠路边,安全是个问题。2017年10月,她争取了3500元扶贫资金,给耿玉琪进行了院落改造,安了个铁门,还起了院墙。

翻了年,陈紫康又考虑给耿玉琪老屋里换换家具,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于是她和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组织二处共同争取了帮扶资金,国庆节,给家里买了个50寸电视机,换掉了收不到啥台的“大屁股”电视。年底前,又买了席梦思床、沙发、茶几、电热炕板、电暖气等家电。

“这样一来,家里总算看着不那么恓惶了,也有了热乎气儿。”陈紫康说。

陈紫康知道,要帮助耿玉琪家彻底脱贫,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让他们一家有“造血功能”。于是,她将造血机能放在了4亩葡萄园上。之前,这4亩葡萄园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由于种植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葡萄产量不行,品质也一般,每年收益2万多元。陈紫康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一边让耿玉琪的儿子参加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班,一边给他在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方面进行手把手指导,并帮助耿玉琪家3次贷款9万元发展葡萄产业,建成高标准葡萄园。

这样一季下来,葡萄品质上来了,价钱也自然上来了。如今有周至的客商上门专门来收葡萄,4亩葡萄能收入4.5万元,比原来翻了一番。

陈紫康还帮耿玉琪的儿子解决了公益专岗就业,帮村里打扫卫生,一年收入6000元,而且丝毫不影响葡萄种植。

她还帮耿玉琪争取了产业帮扶资金10000元,入股企业,每年分红1000元。总之,能使的劲,她都使上了。

“俩娃叫我妈妈呢,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是亲人就得帮衬着,直到他们完全脱贫。”

在陈紫康的帮扶下,2018年,耿玉琪家彻底脱贫了。日子也上了正轨,越过越红火。

“他们早就成了我的亲人,逢年过节我就想到家里串串门,去看看娃们。看见他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今年大闺女要高考了,我相信娃一定能考个好学校。”陈紫康说。

新闻推荐

渭河西安段开展河湖环境整治行动

工人们在漕运明渠进行清淤疏浚记者谢伟摄本报讯(记者郭旭)环境优美的渭河两岸是市民周末休闲好去处。近日,西安市开...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