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鄠邑区实现小县城 向副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

西安晚报 2019-09-24 04:42 大字

鄠邑区草堂镇李家岩村(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郭旭)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0.12亿元到2018年的217.26亿元,从农业主导到三产融合,从小县城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城市,从经济优先到绿色发展……9月23日,西安市“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展示鄠邑区7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

鄠邑区原名户县,2017年9月撤县设区,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

70年来,鄠邑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2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2.13亿元,再到2018年的21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9.3%;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3.99亿元,是1949年到1978年近三十年累计投资的39倍。

70年来,鄠邑区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工业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低端服务向中高端服务迈进的历史性转变。设施农业面积突破20万亩,现代农业占比达到8%。逐步建立了涵盖30多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体的三个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58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7.57亿元,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成新业态。

鄠邑区率先在全国实现“大地园田化”,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由小县城向副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城市建成区达到35.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25%。全区公路总里程接近1700公里,镇(街)村班车通达率100%,环山旅游路、西汉高速、西成高铁穿境而过,九纵九横道路成网;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万多处,移动手机和光纤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

鄠邑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拆除秦岭北麓各类违建527宗57万平方米,完成179宗“大棚房”问题整治,实施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加强河道治理,实施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16%。

70年来,鄠邑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909元和12415元,居民消费实现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层次消费转变,贫困发生率低于0.1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商和失业保险实现从无到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户县农民画成为全区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10个项目成功入选非遗名录。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双创载体4个,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新闻推荐

小朋友手工月饼送民警

小朋友把月饼递到民警手中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9月11日下午,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人民路派...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