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的父亲

陇东报 2019-04-13 01:00 大字

巩晓鸣

父亲的生日是1936年7月7日,他一生留给人的印象却是“实”“憨”“愚”。年少的我看不起父亲,他个小单薄,在同学眼里让我没有脸面。记得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寄宿。每周回家取馍一次。有一天下大雨,正当我愁没饭吃时,一个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的小老头披着雨衣出现在了教室窗前,他用袖子擦了擦玻璃窗子,从外窥视找寻自己的儿子。挨窗户的同学没有好声气地训斥着:“你找谁?”父亲不作声从教室里闯了进来,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我抬起头。一刹那,父亲?他是找我!父亲的裤腿、布鞋全沾满了泥巴,走到我桌前,放下用化肥袋子装着的馍,没有说话,拄着木棍,走出教室。我打开包袱馍还透着热气。我一下子眼泪下来了,等我追出校门,滂沱大雨中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身影。

我的家在整个村子是最穷的一户。在我上初中之前,我的大姐、二姐学习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然而在生活的无奈中相继辍学。大姐靠出嫁为家里换回了一头驴,二姐靠出嫁为家里盖了三间瓦房。我能体面地在镇上读书,已经是家里的极限了。在这之前,哥哥考入了一所师范,为这个贫穷的家挣足了面子。我在哥哥的感召下,想通过考大学跳出农门。让我完成这个愿望的是父亲一生给人割麦。上世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我家里分到了十二亩地。买不起牲口,十二亩地全靠父母亲用镢头挖,常常挖到月明星稀,半夜醒来,睡在草堆里,看到父母亲还在挖地。大姐上完初中,被母亲硬生生拽回家,隔月就出嫁了,换回的是一头驴,从此我们全家结束了挖地的历史。

上高中时,我读到一篇小说《麦客》,老是觉得小说中的老麦客就是自己的父亲。每到塬上柳絮飘飞的季节,父亲都要和二爹及村上的壮年人去陕西割麦。此时,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不愿在同学面前提起父亲是一个麦客。幻想着有一天我考上大学,挣上工资,一定不让父亲去给人割麦。可是这个愿望一直到2000年前后才得以实现。父亲没有其他壮年人那样有力气,常常被雇主嫌弃,但他割麦细致,每天一亩,从不撒麦穗。从三原到户县,从礼泉到渭南,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待到家乡塬上麦子成熟,又赶回来,收割自家承包地里的麦子。那时我和哥哥的学费全是靠父亲割麦挣来的。我舅常给我们说:你们俩工作后要好好回报你大,他这一辈子把死力气出尽了。

父亲做地里的活,从不叫我们弟兄,等我们睡醒,他早已扛着农具下地了。高二时的暑假,我随父亲在沟里平地,几下子就累得喘不过气,躺在地埂上休息了,父亲一句都没说我。晌午了,我们啃了带来的馍。他在田埂上铺上了衣服睡着了。我在一旁看着他蜷缩的身躯,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啥滋味,想着有一天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为父母争气。

1993年,经过多次高考,我终于进入了省城一所农业大学。可是每年两千多的学费愁倒人,一连几天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向乡邻、亲戚去借钱,回来时总是两手空空。他几乎粜了家里所有的粮食,再没有能力了。我说:“大!我不念了,我出去打工。”父亲默不作声,扛着农具下地了。

1998年我调入市上工作,哥哥也从小学教师变成县委新闻干事。可是父亲依然是一名“麦客”。村里人给我说:再不敢让你大给人割麦了,你们弟兄已经当干部了!可是我们两个刚成家,买楼、结婚,给家里实在添不了几个。好强的父亲给村里人说,他给两个儿子帮不上忙,心里内疚。听到这话,我给母亲说我们再累,也不要父亲给人出这死力了。这时父亲已经62岁了,他才从麦客岗位退休。

父亲一生在刨土窝,最终倒在了黄土里。他患胃病多次,一直没有给我们说,直到他在锄地时累倒在地里,被乡邻发现。大姐打电话,我匆匆回家接父亲来市医院,医院诊断胃癌晚期。我如晴天霹雳,病床上父亲疼得缩成一团,可没有吭过一声,不让我们花钱。两周之后,父亲坚持回到老家,让我们上班,不要误了公家的事。三个月之后,我在单位上班,大姐打电话,说父亲病危了,让我们赶快回家。凌晨五点我们匆匆赶往老家,七点三十分,父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没有等到两个儿子回来。大姐说:在父亲弥留的最后一刻还向门外张望。

父亲,你用自己矮小的身子硬是把两个儿子送出了大山,让他们变成城里人,可他们的根永远地扎在你耕种的黄土里。

新闻推荐

保护野生动植物共建大美秦岭 解救112只野生鸟类 集中放生

民警陆续放飞被解救的鸟儿警方供图通讯员章振摄随着民警打开鸟笼,一只只久困樊笼的鸟儿们自由地飞向了天空,这是公安鄠邑分...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