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城隍 祈平安
迎祭队伍与民俗表演
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位于鄠邑区渭沣镇的坳河村锣鼓喧天、秧歌欢舞,全村3000多口人迎来19年一次的盛事——迎祭城隍,也吸引着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前来祈平安凑热闹。
上午,记者在坳河村看到,村里大街小巷都被火红的灯笼装扮一新,各色彩旗和红色横幅随处可见,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大人们三五成群、小孩子欢跑嬉闹,穿村而过的鄠邑南北五号路水泄不通,卖糖葫芦的、卖小吃的、卖玩偶的,各种小商小贩、各种美食,吸引了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与此同时,迎祭城隍的队伍已准备妥当,乡邻们谈笑间问得最多的是“啥时能把城隍接回来”?
中午时分,锣鼓响起来、秧歌扭起来、长龙舞起来,浩浩荡荡的迎祭队伍出发了。崔村位于坳河村以南,相距四五里地,赶来看热闹的人们甚至顾不上回家吃饭,随着迎祭队伍前去接城隍。迎祭队伍由神职队和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组成,身着不同的服装。途中,锣鼓阵阵、欢歌不断,在乡间小路上空回荡,长长的迎祭队伍前不见首、后不见尾。
“盼了19年了,今年终于轮到我们迎接城隍啦,今儿个别提多高兴了!”67岁的村民老段挽着老伴跟在迎祭队伍后面,脸上笑开了花。老段说,19个村子轮着迎城隍,一圈下来要19年。为了这次迎城隍,年前村里就开始做准备,全村3000多口人,上到七八十岁下到六七岁都为迎城隍出力。“虽说年年都能看到迎城隍,但是轮到自己村了,感觉明显不一样,说啥都不能错过。”老段笑着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好了,不缺吃不缺穿,忙活这些图个心情愉快吧。
在围观的人群中,23岁的胡红燕一边拿手机直播,一边给朋友做着讲解。小胡告诉记者,她家在县城,她是专门来看迎祭城隍的。“我亲戚家是这个村的,春节期间我姨说初八村里要迎城隍,邀请我来看,我昨天就提前来了。”小胡说,春节期间县城的文艺活动很多,但是第一次到农村看迎祭城隍,带给她的是庄重的仪式感。
据了解,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把城隍就看作一个城市的保护神。迎祭城隍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得以延续,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终止,上世纪80年代得以恢复。迎祭城隍集中了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既是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全面展示,也是乡村的狂欢节。渭沣镇文化站站长靳肖告诉记者,迎祭城隍的是鄠邑区北部乡村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那里流传着三大城隍之说,分别是大城隍纪信、二城隍韩诚、三城隍周苛,坳河村今年迎祭的二城隍韩诚,一年一度的鄠邑区北乡迎祭城隍也拉开了帷幕。
您是不是对迎祭城隍也有了兴趣?错过了坳河村的迎祭城隍不要紧,正月初十渭沣镇留南村迎祭大城隍,正月十二甘亭街道西坡村迎祭三城隍,届时,您不妨去开开眼。
文/图首席记者张志杰
实习生曾若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骆妍)今年西安市计划打通“断头路”50条,备受广大市民关注。1月30日,记者来到鄠邑区探访该区“断头路”许滨...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