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后街的两个会馆

西安晚报 2018-07-08 05:50 大字

庙后街新建幼儿园位置是户县会馆原址原周至会馆平面图张换晓绘制周至会馆位于现今庙后街派出所东边的位置

在庙后街上,民国年间曾经有两个会馆:户县会馆和周至会馆。百年过去,人们对这两个会馆已印象模糊,甚至庙后街的很多老住户对这两个会馆也没有了记忆。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查找资料,让昔日这两个会馆的面貌渐渐清晰了起来。

户县会馆

户县会馆地处庙后街与大学习巷丁字路口东南角,即现在新建幼儿园的位置。记者向数位庙后街的老住户询问户县会馆的情况,大部分人都没有印象,几乎不知道那里曾是会馆。后来采访到回坊的老户马健雄先生,他家曾与户县会馆有过一段渊源,在户县会馆居住了近三十年。马健雄老人还是1947年在这里出生的,他提供了很多有关户县会馆的情况。

马健雄的祖父马正卿是回坊的知名人士。马正卿1926年创立“天足会”,提倡“扫除封建,解放妇女”,其足迹遍及陕西关中各县,大力开展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并参加、筹建“西京回教文化促进会”、“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等组织。马正卿还毕生从事创办回民图书馆事业,启发回民学习知识,倡导社会教育,提高文化水准,深受回坊群众欢迎。马健雄介绍,他家原来在大学习巷居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住进户县会馆的,直到1956年才迁出去。他说,当年的户县会馆,不是一院房子,而是一片住宅区,有很多院子。应该是户县相关部门将这片房子买了下来,作为了会馆。会馆也作为旅馆进行盈利,后来也招房客,长久居住。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租住户大约有几百人。面临庙后街的一排房子,开了许多杂货铺,比如煤店、菜铺子、酱园等等。

马家租住的户县会馆房子,地处大学习巷通往西道院(今建华西巷)的路口,当年的门牌号是新户巷1号。这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门房五间,两边的厦房各三间。住进去时,上房已经塌了。院子比较大,大约有二百平方米。马健雄说,祖父创办的回民图书馆,于右任、邵力子、李墀曾题写馆名。图书馆随着家里的搬迁也几度搬迁馆址,“9·18”事变爆发后,家里搬住到户县会馆,图书馆设在门房里,馆室扩大,馆名更为“陕西省回民抗日救国图书馆”。马正卿在图书馆门前墙壁上新添了阅报栏,供群众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又几度更名,祖辈、父辈一直把图书馆开到1965年。

马健雄说,到了解放后的1956年,西安民政局接管了户县会馆,把住户都迁了出去,后来在此地建起了新建幼儿园。庙后街老住户贾崇穆对户县会馆也有一些印象,他曾经进过户县会馆的院子,记忆里那些房子像普通的民房。

周至会馆

关于庙后街的周至会馆,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对于周至会馆,民国年间的《周至县志》曾有记载:“周至会馆又称二曲公寓,在省城西仓门,创建于民国元年(1911)。其制北向,上房五楹,过庭三楹,过厅前后厢房各二楹,其东西小房为庖公式所,过厅之北为重门,又北为大门,大门西房一楹,为夫役宿食所,其基北宽五步,南宽十三步六寸,中宽十三步,中长四十三步。”这里所说的省城西仓门,就是指的西安庙后街,在民国年间庙后街被称为西仓门。那周至会馆到底在庙后街的哪个地方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生张换晓对周至会馆曾有研究,她提供了会馆的有关信息:“建国初周至会馆在西安城有两处馆产,一处位于城隍庙后街94号,一处位于大麦市街106-107号。西仓门紧邻东西走向的城隍庙后街,因此这一会馆对应的馆址应为建国初周至会馆城隍庙后街94号的馆址。庙后街会馆有房28间,总面积533.85平方米,从房屋类型来看,会馆有4间街房,其中两间楼房,两间庵间。”

关于周至会馆的位置,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庙后街94号。但是解放初的庙后街94号,现在对应的是什么地方呢?很多老住户也说不清。周至县有学者认为,现在庙后街182号老宅是当年的周至会馆,但记者采访182号老住户,他们说182号在解放初是97号,二者地址不同。而且从建筑面积、布局等情况看,周至会馆与现在的182号也相差甚远。

在记者采访的老住户中,唯有马健雄对周至会馆有记忆。他说,周至会馆在现在庙后街派出所的东边,坐南面北,即西仓南路与庙后街的丁字口对面位置。过去西仓南路南口有一座门楼,解放后拆除了。周至会馆比户县会馆小,当年名气不如户县会馆大。周至会馆是一所独立的院子,有好几进深,布局与民居相似,但建筑风格与民居还是有所区别。临街房是五间,每间有檐柱,门楼高大,这是不同于民居的地方。会馆在解放后变为贸易公司,卖杂货,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成为粮站,大家对粮站的记忆可能比较深。院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了,现在成为了民居。

记者看到一篇《民国时期的西安周至会馆》文章,文中采访到周至会馆原董事会董事东瑞滋之子东立劼先生,他介绍了当年周至会馆的经营情况。周至会馆既是同乡人互相帮扶的协作机构,也是周至乡党的第二故乡。周至各界人士来西安办事,均可在会馆食宿;谁做生意亏了需要帮助,谁来求学或考取功名,都会得到会馆的资助。会馆的资费由乡党名士捐赠,后来入不敷出,在附近大麦市街购得一院房产,人称“十家院”,会馆利用十家院开设旅馆和租赁房屋,让周至会馆得以维持下去。

对户县会馆和周至会馆,之所以人们印象模糊,大约首先在于它们不同于湖广会馆、中州会馆等省级的会馆,没有气派的门楼、高大的防火墙等;其次会馆也没有牌头、名字;还有就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会馆已失去了早期的功能,更像是普通的民居。

新闻推荐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让群众乐享文化盛宴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日前,《绵阳市文化惠民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出台(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全市2018年脱贫攻坚年...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