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落后到先进 脱贫攻坚的“鄠邑故事”

陕西日报 2017-11-23 07:51 大字

本报记者乔佳妮

有着近2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王剑,进入鄠邑区扶贫办工作短短3个月时间,瘦了七八斤,无论凌晨1时还是早晨6时,随时接到区委书记的工作微信已成常态,而他也经常利用微信督导、安排工作。

过了几十年贫困生活的玉蝉镇格家庄村村民张满盈,如今不仅在政府的帮助下就近就业,有了稳定收入,还有区检察院的帮扶干部对他嘘寒问暖,生活有了起色,人也活泛了。

刚刚过去的3个月里,鄠邑区经历了一轮深刻变革——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强了,群众的精气神足了,全区正在迎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热潮。在前不久全省公布的第三季度市县脱贫攻坚考评结果中,鄠邑区由第二季度的西安市倒数第一、陕西省倒数第三,跃升为西安市第一、陕西省第二。短短3个月,为何发生如此巨变?

从“硬件硬软件软”到“硬件软件都要硬”

作风硬,脱贫赢。这句话是鄠邑区脱贫攻坚转败为胜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

鄠邑区有在册贫困户2324户6414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4%。这组数字算不上贫困大数字。同时,鄠邑区的农民画享誉国内外,2009年就全部实现“村村通”工程,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38元。对于这样一个经济条件不差、脱贫任务不重的关中平原区,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排名中却屡屡靠后,为什么?

“根源就在于对脱贫攻坚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11月20日,正在忙着准备脱贫攻坚会战内容的鄠邑区委书记范九利直言,“不少领导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只是行业部门一家之事,完全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根本是发展问题,是要带领百姓同步够格奔小康。”

鄠邑区扶贫办主任王剑,对这一点体会更深——今年7月,“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房还没开工建设;8月初,实施了一段时间的金融扶贫贷只发放贷款300多万元;不少兄弟省份来鄠邑区交流时,调侃最多的话便是鄠邑“硬件硬,软件软”……

而这一切,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得到改变。

“书记、区长上任第一天召开的大会,主题就是脱贫攻坚,让区级领导逐个谈认识、谈想法,当即就提出鄠邑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王剑回忆道。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短短3个月,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几乎每次都会涉及脱贫攻坚。党政同心,不管花钱、用人,只要与脱贫攻坚有关的事情都会及时落实。

与此同时,鄠邑区迅速成立了包括产业脱贫、生态脱贫、电商扶贫、培优青年助力扶贫等在内的19个行业扶贫专项工作组,将各个行业与脱贫有关的内容相挂钩,形成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区各项工作的一盘棋局面。

上行下效。领导干部下乡调研查补短板,2354名帮扶干部下村到户帮扶群众。在调查摸底、解决贫困群众问题上,鄠邑区提出了“7步26看”,对所有贫困户的住房、饮水、健康、教育、产业等短板问题全面排查,每到一户贫困户家,帮扶干部除了查看问题,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并明确解决时限,让贫困群众的事真正有人管,有结果。

奖惩更为分明的考核制度,更加细化的考核指标,取代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考核标准,也大大激励了党员干部的干劲。8月初,鄠邑区果断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金融办一把手免职,由常务副区长兼任金融办主任。三季度结束时,全区金融扶贫贷发放总额由此前的300多万元上升至6349.5万元。

从“单打一”到“一带多”,脱贫攻坚揽全局

“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修路多,绿化少,要把绿化加进去,而且是高标准的绿化,让非贫困户也要有获得感。”“19年无忧教育具体举措要尽快制定下发,要借着脱贫攻坚的契机,提升全区的民生保障水平。”……

11月20日上午11时,有区委书记、区纪委书记、分管副区长、扶贫办主任等人参加的一场脱贫攻坚大会战的谈论在鄠邑区委办公室进行。讨论会上,有人单就脱贫攻坚工作谈论任务时,范九利总会习惯性地把脱贫攻坚工作延伸到全区的民生工作领域。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应、也不能单就脱贫抓脱贫,而要将其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工作,这也是鄠邑区转败为胜的一个关键所在。

从对贫困群众的健康扶贫延伸到对全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从对贫困老人生活质量的关注到提高全区农业人口的养老标准;从为贫困群众谋划产业脱贫到积极推进全区60个试点村的“三变”改革;从对贫困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到全区提出的沿山一带发展“户县葡萄、旅游观光”,中部平原发展“设施瓜菜、特色种养”,北部渭河沿岸发展“农耕休闲、苗木花卉”等产业布局,从脱贫攻坚入手,却又跳出脱贫攻坚,鄠邑区形成了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助力全区一二三产业发展。

贫困户要抓,非贫困户也要抓。眼下,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鄠邑区正在将脱贫攻坚与“五个美丽”紧密结合,连续3年区本级财政将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党建、美丽人家、美丽乡风”的样板。“我们的脱贫任务并不重,但我们的农村人口依然很多,如何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45万农业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们要长远抓好的命题。”范九利说。

从“要我帮”到“我要帮”,聚合力促就业兴产业

“脱贫攻坚不是政府一家之事,也应举社会合力来做,不少企业家也有回馈家乡的意愿,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好平台。”蒋村镇扶贫办主任张彪坦言。

聚合力,促脱贫。这是鄠邑区脱贫攻坚转败为胜的又一条重要经验。鄠邑区的民营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小有名气,如今全区登记在册的工商企业数量达到5432户,而且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调动这些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符合多方需求,也是鄠邑区的优势所在。

位于蒋村镇叶寨村的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今年刚刚设立了一个扶贫车间,吸纳了附近7名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打工。叶寨村28岁的樊晶便是其中之一。

樊晶一家4口人,原本靠丈夫在外打工养活全家。丈夫前年出了车祸,只能在家休养,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她一个女人身上。考虑到要照顾两个幼儿和老母亲,樊晶只能就近打零工。今年8月中旬,镇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找到她,邀她来厂里上班。如今在家门口有了固定工作,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让樊晶的生活压力小多了。

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少腾说:“此前我们企业帮扶他人大多是捐款给第三方机构,不像这次是一对一帮扶。可以说以前更多的是要我们帮,而这次和政府对接后,则是我们主动参与,帮扶的效果以及带给我们的触动都是不一样的。”

为了搭好平台,鄠邑区还推出了金融扶贫帮扶贷政策,实现了贫困户、企业多方受益。

三秦香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参与了鄠邑区的金融扶贫帮扶贷,获得了290万元的扶贫贷款。“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周转资金,又可以带动88户贫困户脱贫。我们按照每年8%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每年为贫困户可增加800元到4000元的稳定收入。”三秦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伟说。

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可直接申请无息的金融扶贫贷用于发展,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与经过政府筛选的优质企业联系,以扶贫贷款入股企业,享受企业分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得到了融资易、利率低的发展资金。据了解,三季度结束时,鄠邑区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049户、6349.5万元,位列西安市第一,其中通过企业实施的金融扶贫帮扶贷款1586户、4821万元,同样位列西安市第一。

新闻推荐

户县第二热电厂入户走访保供热

本报讯(赵重珂杨小娟记者陶颖)11月15日,正式供热第一天,户县第二热电厂组织供热管理人员和热网维护人员按照供热管网热用户布置图,分别对供热近端、中端和末端代表性强的热用户进行入户测温,并对小区二...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