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柔肩撑起一个家 记陕西省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小婵
陕西省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小婵。记者 郝钟毓 摄
她是孝顺媳妇,对患病的高龄婆婆,全心全意照料;她是可敬妻子,对瘫痪的丈夫,二十余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她是慈爱母亲,对两个孩子,再苦再累也要供他们上学。她用柔肩撑起了一个家。她,就是入选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的西安市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村民朱小婵。
1996年,朱小婵的丈夫冯钢牛因一场意外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在丈夫出事两年后的一天,骑自行车摔倒就再也没有醒过来。2013年,79岁的婆婆由于骨膜受损也瘫痪在床。20余年来她靠捡破烂、当小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从不言苦言累,用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孝顺媳妇照顾婆婆无怨言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其实,好儿媳同样是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朱小婵的婆婆因骨膜受损瘫痪后,心情异常烦躁,常常说:“想动动不了,还要拖累你们为我看病花钱,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朱小婵听在耳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还得了!”为了减轻婆婆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朱小婵常常与婆婆聊天谈心,白天不管多累,晚上也时不时与婆婆睡在一起说说话,为老人宽宽心。每天将婆婆扶进扶出,给婆婆洗脸洗澡、做饭喂饭、穿衣洗衣……村里人常在老人家面前夸她有一个好儿媳,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朱小婵的娘家人很支持她,父亲隔三差五送些东西,哥哥和姐姐都经常帮助她,娘家人坚实的后盾,使她更坚强地走下去。
可敬妻子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
1990年,24岁的朱小婵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冯钢牛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先后生了大女儿和小儿子,在同村人眼里,小两口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充满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冯钢牛因打工不慎从房上跌落,致使下半身瘫痪。当时女儿刚3岁,儿子仅仅1岁。朱小婵在丈夫瘫痪后,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还要为丈夫看病,瘦弱的她体重不足90斤,却要扶起将近130斤的丈夫。
朱小婵望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欲哭无泪。好多人劝她说:“你还年轻,你离家开始新的生活,要不这个家会拖累你的。”朱小婵却说:“这个家离不开我,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牙挺住。”
丈夫常年在硬板床上躺着,身上容易溃烂,坐在轮椅上,脚上的血会往外渗。一般人来到家里看到她丈夫这个情形,都会退后几步。但朱小婵每天坚持给丈夫端吃端喝、洗漱擦身,一照顾就是二十余年。她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种地、养羊,在菜市场做保洁,在建筑垃圾里面捡铁钉、拾破烂,硬是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说起妻子朱小婵,丈夫冯钢牛总是眼含泪花:“如果不是她,这个家早就完了。”
大爱母亲吃苦受累为儿女
母爱无私,大爱无疆。朱小婵从没向苦难低头,十几年来她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精打细算地供两个孩子读书。
通过她的言传身教,女儿在十岁左右就帮她推着架子车捡破烂,小一点的儿子在家照顾父亲。“孩子们很乖,很懂事。”朱小婵说,那个时候,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去找她,帮她在工地上拾垃圾,然后回家做饭,饭后再去放羊,回来时再拾上一筐草。
日子过得艰辛,但朱小婵再苦再累,都竭尽全力让孩子读书。“穷什么,都不能穷孩子、穷教育。”朱小婵说。她为孩子买来多种图书,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受教育。“只要娃能学,我就能供,而且政府也给咱办着低保,娃上学政府给咱补助。”朱小婵说。在朱小婵的支持鼓励下,女儿已从西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面对人生的苦难,朱小婵选择做一个坚强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
记者张端
新闻推荐
省委文明办慰问2020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赵泽华 号召广大青少年向他学习
华商报讯(记者张静)还记得那个“擀包子皮”的暖心少年赵泽华吗?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他每天早上擀600多个包子皮。去年8月23日...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