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要最终实现致富奔小康 记高陵区张卜街道张家村致富带头人程军

西安日报 2020-04-04 05:32 大字

程军帮助张家村七组贫困户陈兴旺在其家门前栽植村上免费提供的柿子树。

■记者马昭文/图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农村猪圈“粪便靠蒸发,臭味靠风刮,地面靠雨刷”。但在高陵区张卜街道张家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却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新建的24栋现代化猪圈,都设置了风机、降温水帘,为猪圈降温,还配备了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机。为解决猪粪处理和循环利用问题,合作社引进了沼气发电循环工程建设项目和有机肥加工厂,发展出一条生猪养殖的产业链,更成为了这里脱贫致富的有力根基。

生猪养殖产业链

既能“造血”也能辐射

说到用生猪养殖的产业链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必须要说致富带头人程军,他是高陵区张卜街道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也是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2008年村委会换届,思想开放、敢闯敢干的程军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11年开始担任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既然干了这差事,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我必须要带着大家一同致富。”程军说。

在程军的带领下,张家村生猪养殖产业逐渐兴起,最兴旺那几年,全村800多户中有600多户都从事生猪养殖。程军也投资兴建了全区首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高陵区天程生态养猪场。

任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后,程军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从事生猪养殖的党员为主体,设立资金信贷、圈舍建造、技术培训、养殖管理、医药防疫、市场销售等6个党小组,全流程服务养殖户。他利用党组织活动场所,聘请区农广校老师为养殖户进行培训30余次,发放资料超过5000份,参与人员达3000人次。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农村猪圈“粪便靠蒸发,臭味靠风刮,地面靠雨刷”。但在合作社养殖场,完全没有“脏、臭、乱”现象。合作社新建了24栋现代化猪圈,都设置了风机、降温水帘,为猪圈降温;配备了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机,节省人力;每天还有工人专门负责冲洗猪圈。为解决猪粪处理和循环利用问题,合作社还引进了沼气发电循环工程建设项目和有机肥加工厂,发展出一条生猪养殖的产业链。

一栋圈舍里分为10个小猪圈,每个小猪圈里养10头猪,便于管理。合作社主要养殖育肥猪,5个月就能出栏,生长速度快便于农户按照市场规律,低价逮、高价卖,打时间差,风险小。

合作社刚开始运营的时候,一些养殖户不愿意搬进去。村民杨致军最开始一直在自家后院养猪,受条件限制,每次最多只能养三五十头。程军建议他搬到养殖场去养,他拒绝了,理由是“嫌花钱”。

为了打消杨致军的顾虑,程军多方奔走,帮助杨致军申请到了无息贷款。杨致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搬进了养殖场。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没错!”杨致军高兴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里的养殖场后,他的养殖规模一下增至150余头。饲料没了就有供应商送货上门;生产遇到问题了,一个电话,区农林局的技术干部就送技术上门,还提供免费防疫服务;生猪出栏就有客商过来收购。自己平时到猪舍都是开着小车,养猪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又脏又累,市场好的话,一年下来能赚二三十万元。

如今,张家村仍有200多户村民从事生猪养殖,规模大的有千余头,规模小的也有上百头,年生猪出栏量达1.5万头,实现年利润约5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生猪养殖产业成了张家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根基。

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既能带动有“造血”能力的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又能通过产业形成辐射和吸附作用,促进村民就地就业。曾经的低保户杜军良和另外两名村民,依托生猪养殖基地,帮养殖大户张双峰管理着600多头猪,每人每月能领2000元工资。现在,杜军良盖起了3间平房,买了货车,也终于从低保户名单上“光荣落榜”。3年间,张家村有27户低保户像杜军良一样,通过就近安置就业的方式摘掉了低保户的帽子。

除了实实在在鼓起来的腰包,村民生产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无息贷款要按时还,可不能折了信誉”,这已经成为张家村村民的共识。因为信用好,张家村还被高陵区就业局确定为信用村,村民贷款可以享受更宽松的政策。

流转“沉睡”土地

活了资源乐了农民

通过养殖带领一部分人致富后,程军并没有满足,他仍然不断探索实现群众全面小康的新路子。2012年,程军为村里引进了源田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入驻,不仅为村里带来了产业发展,也流转了“沉睡”的土地,活了资源、乐了农民。

自从把土地流转出去后,群众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紧张地去照护自家地里的庄稼,而是转变了经营思路,摇身一变成为自家地里的产业工人。

年过五旬的张宽心现在在村子附近的源田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主要负责打理园子里的树木。8小时上班制,干的活主要是栽树、挖树,每月工资加上每年2.4亩地的流转费,一年下来能挣将近4万块。

像张宽心这个年纪的人,外出打工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村里在这个公司打工的村民有120余人,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大家不仅挣到了土地租金,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2017年底,借着农村“三变”改革的东风,程军积极发展壮大张家村集体经济。通过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清产核资、资产量化等程序后,张家村组建起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并以500亩土地和部分资金入股。2018年,依托引进的“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项目,张家村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步伐,策划建设共享村落,发展民宿经济。项目建成后,预计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妥善解决周边村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农业生产技术及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

政策性保障兜底

解决五保户后顾之忧

张家村有6户五保户,这6户五保户也是村里确定的贫困户。“7组68岁的陈兴旺患有阵发性心脏病;6组的赵铁锁是独居聋哑人;84岁的邸广荣去年出了车祸;10组67岁的孙宝有轻微智力障碍,靠捡废品为生;69岁的张万成有智力障碍;王八斤现在安置在区上的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对这6户五保户的情况,党支部书记程军比谁都清楚。

“这些五保户都没有劳动能力,可以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有的五保户身体不好,要给家里备些常用药。”“独居的老人更要常照应,打扫打扫卫生,添置些生活用品,让老人生活舒适些。”程军常常叮嘱村里的帮扶联系党员做好帮扶工作。

对程军来说,这些五保户既是帮扶对象,也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叔伯。一得空,程军便去各家串串门、聊聊天、打扫打扫卫生,了解了解需求,联系帮扶部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时还自掏腰包为他们送去药品、床垫、钟表、热水壶等物品。

贫困户孙宝,以捡废品为生,年龄大也无人照顾。程军经常操心他的生活。

孙宝住的房子前面是几间建好没有粉刷装修的平房,后面是年久失修的老土房,基本上可以算作危房,家中连生活用电也未接入。考虑到老人的居住安全,程军把支部班子成员叫到一起,商量拆除老人后院的老房子,装入水电,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拆房、平整土地、粉刷平房、装水电、打扫卫生,每一个环节程军都参与,乡亲们纷纷点赞。

在程军看来,精准脱贫就是要瞄准靶心,要知晓贫困户“贫在哪儿”,双脚一定要跨进贫困户家的门槛儿,双眼要紧盯致贫的“病因”。程军说,脱贫不仅仅是让群众迈过那道贫困线,更是要让群众在脱贫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最终实现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检察干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讯(刘楠)为进一步帮助企业全面复工复产,3月23日,西安市高陵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柱军带领干警走进该院包抓企业——西安天使...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