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把手,让爱不孤独

陕西工人报 2020-02-12 07:31 大字

“我们没有钱捐赠,只有一份力气。医护人员下班,能送他们回家,让他们感觉暖暖的,就知足了!”西安“爱心车厢”交通抗疫支援队队员李永兰道出了的哥的姐的心声——

你在一线战疫情,我送你们回家!

1月29日,西安市出租行业“爱心车厢”交通抗疫支援队成立。十多天来,400辆出租车免费接送医护人员,成了西安一道特殊的风景。

我也怕被感染

刘卫是西安出租车行业“爱心车厢”的发起人,免费接送80岁以上老人的善举,在他的倡导下,已经在9000多辆出租车推广。

2月7日,西安市交大一附院护送第四批赴鄂医疗队出征。前一天,在接送大家时,刘卫听到最多的话是“职责使然,必须去!”但他能感觉到他们的担心。“我昨天晚上一夜没睡!”“我没给父母说,只是给我弟说了!”“还瞒着老公呢!”……医护人员的只言片语经常让他鼻头酸楚。

参加抗疫志愿队,家人因孩子小不同意,他总是用“我会做好防护的”,为家人宽心。

可他知道,不是小心就没事的。

晚上到家门口,他总是把外衣、外裤、鞋子装进塑料袋,进门冲完澡才同大家说话。11个月零4天的女儿咿呀学语,示意抱抱,他只能远远看着。

危险面前抢着上

的哥王锋利是中国好人,20万元拾金不昧的佳话在行业无人不知。

这些天,同事碰见他经常开玩笑,“你这是“抢红包”么,做好事也给我们留点余地。”

“就是抢红包!”王锋利最近拉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脏科护士石玉芬时,她也很有感触。前几天,他们科室群里发出到传染门诊支援的号召,需要一名护士。她第二个报名,最后被同事抢走了名额。

这些天,王锋利经常能听到医护人员聊天,全科室护士抢着报名去武汉,明天就要去一线传染门诊,时刻等待着准备出发等话语。在危险面前,大家抢着上,他能做得就是多拉快跑。

如果顺路,时间点也合适,两人一起送。医护人员下车时,附近若有其他护士上班,顺手再拉回来。带上防护手套,查看微信群里的接送信息不方便,他就把右手大拇指剪开。王锋利走心做事,不少的哥模仿跟进。如:担心医护人员有顾虑,车体一人次消毒一次,登记信息的本子和笔他都当面消毒。

我们只是二线

李永兰是坚守西安交大一附院两名夜班司机之一,也是抗疫支援队,西汽第一分队百名司机中仅有的几名的姐之一。家住高陵区马家湾,可她坚持要上夜班。理由是大半夜护送女孩子回家,大家会感觉更安全。

每天下午18时,她从家里准时出门。夜班本是晚上21时上班,可她总是早去2个小时。

她说,接医护人员上班是大事,至少早到10分钟,他们才不会迟到。小学文化程度的李永兰,讲不了大道理。同医护人员交流不多,只是倾听。

2月8日,一名护士上车后,眼圈通红。原来对方放下了两岁孩子要去支援武汉。“都怕,谁不怕呀!”她哭了,对方也哭了。接、送,在近百人次的往返中,她收集了很多感人事迹。

凌晨2点回到家,她经常把一些素材写下来,分享给读大学的儿子。短短几天,她明显感觉儿子变了很多。每天一大早,儿子把车擦拭得干干净净。再晚回到家,迎接她的都有大大的拥抱。

五星级驾驶员、的哥邱健说,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自己充其量算二线。尽一份力,孩子看在眼里,对他们有好处,就值得了!□本报记者 薛生贵

新闻推荐

共同战“疫” 我们能赢 西安市各级工会在抗击新型肺炎中彰显“娘家人”的担当作为 关键字:我们,共同

2020年春节,注定令人难忘。疫情爆发以来,西安市各级工会立即展开防疫工作,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战疫”中来,充分展现了工会...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