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7岁擀包子皮男孩成了网红励志小哥
8月23日,华商报A04版报道《7岁男孩帮爸妈卖包子 每天擀五六百个包子皮》,引起公众强烈关注,华商新媒体平台发布此事后,这名7岁男孩迅速成了“网红励志小哥”。
网友感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报道中说,这名男孩在自家包子店帮忙一年多了,他主要负责擀包子皮,一天能擀五六百个包子皮。男孩叫赵泽华,他的父母在西安高陵区杨官寨综合市场经营着勤兴包子店。爸爸赵兴民希望从小培养儿子热爱劳动的习惯,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同时,也努力让儿子全面发展,除了文化课不能落下之外,儿子还上着搏击课和钢琴课,搏击课比赛得过冠军,钢琴弹得也不错。
网友纷纷评论赞扬,“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在6岁以前的家教最关键。”“前两天还去他家买包子,等待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小男孩擀包子皮,速度很快,当时还深有感触地和老公说,孩子从小热爱劳动才能知道珍惜。”“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钢琴老师:每天放学来练琴,都是自己来自己回
8月23日,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勤兴包子店,赵兴民正要带着儿子去钢琴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给每个学生排了“个人音乐会”,今天是正好是赵泽华的“个人音乐会”。赵泽华端正地坐在钢琴前,弹起了他最喜欢的曲子,引得阵阵掌声。
“赵泽华是班里的小明星,独立性很强。我们规定学生都要有家长接送,只有赵泽华自己来自己回,与赵泽华爸爸沟通过,发现孩子独立能力很强就破例了。”赵泽华的钢琴老师徐青说,“赵泽华练琴最勤奋,所以学琴比较快。他一放学他就会来这里练琴。”
钢琴培训中心的校长徐敏杰说:“今年暑假培训中心放了15天假,赵泽华每天都来练琴阅读,每天在培训中心两到三个小时。”
赵兴民说,他和爱人要忙店里的生意常常不能按时接送儿子,“好在店离培训中心近,三五分钟娃就跑到了。我给娃讲过路上要咋样注意安全,不要与陌生人交谈,要往人多的地方走。”
爸爸:看到娃劳动也心疼,但还是想帮娃养成好习惯
回到店里后,赵兴民说起自己的“育儿经”,“要陪在身边,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我包包子,儿子在旁边做作业,我一边包包子一边给他讲道理。”赵兴民说,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知道生存不易,“一个人要成事,学知识是第一位,还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大儿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舍不得让他干活,直到进入社会碰壁后才知道要吃苦。”赵兴民说,“所以,对二儿子,我再艰难都带在身边,让他大量阅读,早点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看到娃劳动也心疼,但还是想帮娃养成好习惯。”
当记者问赵泽华“为什么这么勤快”时,他说:“帮爸爸干完活,爸爸就可以陪我学习、陪我玩了。”
老师:孩子的劳动价值观来自成人
西安刘女士的儿子开学升初中二年级,看到这个报道后,她特别感慨地说:“现在很少能找到这样勤于劳动的孩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爱劳动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赵鹰是高新一中的老师,他对这个报道感触颇深。“首先要对这对父母点赞!孩子参与劳动后就能真切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孩子的劳动价值观来自成人,现代部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缺失,好逸恶劳、不劳而获。”赵鹰说,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不少父母几乎包办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还怎么健康成长?”
专家:让孩子既体验劳动的价值又健康成长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读博士、西安石油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蓝心说,从小参加这样的劳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韧性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很有好处,会让孩子变得坚韧、感恩,但劳动强度要适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祁占勇说,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中小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场所形式多样,要让中小学生力所能及帮家里做一些事情。如果孩子既能体验劳动价值又能健康成长,就是最好的。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新闻推荐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提升司法公信力,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及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8月21日,高陵区...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