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陵场畔“农耕史”

陕西日报 2017-09-12 06:40 大字

以老物件真实再现关中农家场景的展室,令游客仿佛回到了从前(9月10日摄)。

600具铡刀阵场面令人震撼(9月10日摄)。

农耕体验区里,游客在体验犁地、播种(9月10日摄)。

闫国新(右四)向游客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9月10日摄)。

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前,古代计时用的日晷吸引了游客的目光(9月10日摄)。

70余架明清、民国时期为主的马车排成两列车阵,长达200多米(9月10日摄)。

在该院2900个碌碡垒成、高24米的五谷丰登塔前,高陵区文化馆和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协会举办首届“七夕赛巧手”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8月27日摄)。

本报记者肖晓良摄影报道

8月27日,记者一走进西安市高陵场畔关中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院,就被眼前的阵势所震撼:200个石碾阵、600具铡刀阵、万余件桑杈阵、70余架硬轱辘马车阵……俨然一部关中农耕发展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记者在该院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看到,展厅、展室都是以老物件真实地还原了过去耕作、灌溉、收获的场景,再现人类赖以生存的粮、油、棉、麻等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以及渐行渐远的婚丧嫁娶、七十二行等习俗和技艺。

来自临潼的70岁李师傅看到木犁禁不住上前演示一番,老把式操作起来看上去还是那么轻车熟路,“这些老物件太亲切了,这个博物院非常好,不仅使老年人在这里找回了昔日的记忆,也让年轻人了解了传统的农耕文化。”李师傅感慨道。

“因受场地限制,这里仅陈列了一部分老物件,而博物院的总藏量则达40余万件。”55岁的高陵场畔关中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院董事长闫国新自豪地说。

高陵场畔关中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院就是一座华夏农耕文化大观园,不仅有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陕西度量衡文化博物馆,还有抗战博物馆及公社文化博物馆。

闫国新计划在3至5年内,将高陵场畔打造成拥有50个主题馆的全国闻名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集群,留住农耕文化的根脉。

新闻推荐

通远创想小镇开工、浙江海龟创客空间 开园仪式在通远街道隆重举办

9月4日上午,西安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通远创想小镇开工、浙江海龟创客空间开园仪式在高陵区通远街道隆重举办。区委书记杨晓东、全体区级领导、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全区各单...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