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的麦子 ■刘爱玲

农业科技报 2022-03-21 16:18 大字

天气渐热,与几位文友去长安区拜谒柳青墓,看到路边连绵起伏的金色麦田,涌进鼻腔的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焦熟气息,拱得鼻腔发烫。但一路上我们都没有看见收麦子的农民,也完全没有“三夏”大忙的氛围,这不禁让我想起年幼时“三夏”大忙的情形,那是好多年都不曾忘怀的场景。

其实,我家不过种了八分自留地,在后山。自留地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坡地,但父亲生性要强,很在意别人说他地种得不好。到种麦子的时候,八分自留地都已经翻过两遍,挑了近百担粪水了,父亲还是天天往地里跑,如果有谁夸他一句:“刘师傅,这地务得好!”他准能高兴好几天。

接下来是锄麦,别人家锄一遍,他就锄两三遍。那时的麦子长得高,缺点是倒伏严重,等到抽穗时已经半人高了。父亲锄麦子又总是挑中午的大太阳天,说这样锄出来的草才能被晒死,不会死灰复燃。

麦子在父亲的呵护中长起来。他每天都能带回新的消息,扬花了、抽穗了……天气的干与湿都牵动着父亲的情绪。但收了麦子以后,晒麦子就是母亲的事了,麦粒摊在院子里,母亲用擀面杖把摊开的麦粒搅出条条花纹,从那花纹里散发出淳厚的粮食的香气,让人沉醉。

如今,“三夏”逐渐成为潜意识里的一个名词,只代表着天气即将大热,夏天真正来临,看天吃饭龙口夺食的日子也一去不返。走进超市,最不缺少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粮油区更是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缺货的。但这些并不是大家随意挥霍的理由,现在的中国地大物博,粮食资源十分丰富,可是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日益凸显,“节约”一词逐渐被人们抛到脑后。吃饭已不成问题,那节约粮食如何践行呢?

记忆中,有一年过年回我爱人家,刚好赶上待客的乡邻。那家酒店的饭菜做得一般,端上来没怎么吃,等我们站起来要走时,还剩了满当当的一桌子菜没怎么动。我以为主家会打包那些饭菜,谁知却并没有。那些白白的馒头、动也没动的米饭、整只的肘子和鸡鸭……看得让人心疼。

如今,生活质量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层面也要富足起来,节约粮食是美德,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我们要让每一粒麦子都能寻根问祖,体现价值。

新闻推荐

西安市大部4日入春 较常年偏早12-22天

本报讯(记者陶颖实习生马小宇)近期西安早晚仍有阵阵凉意,其他时间暖意融融,不少市民表示,这暖意来的似乎比往年更早、更猛...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