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救人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
本报记者 薛璐
1月8日21时10分,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的几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前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卫生院执行任务。
到达目的地,采样任务分配完后,护士长杜芝娟带领护士马静静、于海洋等人员来到沣东新城王寺街道七渠村。在其他人正领取防护物资的时候,于海洋已经率先穿起防护服,穿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呼救:“来人啊,救命!”他来不及将手中的防护服穿好便立即飞奔至村民家中。
赶至现场,只见患者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经询问,得知因为吃水果时发生误吸,于海洋立即准备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可患者因病常年卧床,自行站立困难,他立即跳上床,将患者扶坐起来,此时,杜芝娟及马静静、徐瑶、胡一梅等医护人员也赶到了,立即协助他扶着患者。只见他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患者上身前倾,一手握拳,以拇指侧紧顶住患者剑突与脐的腹中线部位,另一手紧握,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致使异物排出。紧接着,有21年护理经验的杜芝娟迅速用勺子按压患者舌后根,用手边仅有的塑料袋做防护,飞快轻拭,刺激患者排出剩余异物,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不停地对在场的护士鞠躬致谢,随行的街道办人员也激动地说:“幸亏有你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患者呼吸逐渐平稳、口唇逐渐转为红润,采样队员又急忙赶往采样点开启当天晚上的工作。开始穿戴防护用品的时候,队员们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的是1月7日有着16例新增确诊病例的高风险地区。刚刚抢救患者的时候大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如果此患者之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新冠肺炎患者密接人员,那大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被感染只是一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而患者的生命安全当时已经受到威胁了,除了第一时间抢救,我们别无选择。”工作了3年的护士于海洋坚定地说道。
“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当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第一时间施救是医务人员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甚至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杜芝娟说,“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我们没有时间思考那么多,但是作为这支队伍的领队,现在想起来仍有一丝后怕。如果有人因此被感染,我会非常自责,但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依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重阳衡鑫记者阮班慧)1月6日,一位3岁男孩因确诊新冠,被独自转运隔离治疗,他穿着宽大的防护服被送进西安市...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