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脸谱人生
陈耀武成为秦腔脸谱第四代传承人勾画脸谱是秦腔演员的必修课陈耀武登台多以花脸为主颜色鲜艳是秦腔脸谱的一大特点女儿对画脸谱兴趣浓厚
陈耀武长了一张秦腔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也许是这张脸,他从小入行学唱秦腔;也许是这张脸,他从表演“跨行”到画脸谱。转眼将近不惑之年,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艰难,他始终没放弃。外人眼里是不挣钱不养家不务正业,家人态度是不干涉不反对也不喜欢。
而他,选择初心不改,乐在其中。
年少迷戏,艰难入行
1987年出生的陈耀武,自14岁入行学习秦腔表演,到现在以画秦腔脸谱为主业,多年来,坚持得很辛苦。
月初,深冬季节里的长安区郑家坡村,陈耀武坚守在清冷的秦腔脸谱工作室内,没有暖气,他一身羽绒服。端坐在书案边,左手固定模具,右手持笔,毛笔在脸谱和颜料盒之间来回穿梭:红色代表忠诚,白色代表奸诈,蓝色代表勇敢,绿色代表草莽,黄色代表暴横……
时近中午,第二个脸谱即将完成。放下画笔,哈一口热气在手上,陈耀武将从业经历娓娓道来。“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一起去听秦腔,刚开始听不懂也不爱听,父命不敢违,就只好远远地看着台上的热闹,结果时间久了,竟产生了自己也想上台表演的想法,不料想学秦腔的打算遭到了父亲的反对。”陈耀武说,父亲可能基于这一行前途的判断,“看秦腔可以,学秦腔不行。”
正如电视剧《装台》里表现的那样,秦腔表演已经备受新的艺术形式冲击,尽显颓势。然而艺术的种子一经着土,便会扎根发芽开枝散叶。经过了再三坚持,14岁那年,他进入艺校学习秦腔表演。吊嗓子、踢腿、压身段,5年之后,进入长安区剧团,担任秦腔花脸一角儿,四处表演。
至此,陈耀武正式入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而立之年,寻求突破
然而剧组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演员的数量从三四十人在几年间减员到20来人,薪水也愈发的微薄。陈耀武在而立之年,开始寻求转变和突破。
郑家坡村的工作室是应当地发展传统文化之邀,2万元租下的一处民宅。剧团没有演出的时候,他就宅在家中咂摸戏份、摆弄脸谱。“秦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种类,艺术形式朴实、粗犷、豪放、夸张,生活气息浓厚,表演技巧丰富。”陈耀武说,秦腔一开始是在室外演出,开阔的空间和距离原因,形成了秦腔演唱靠吼,注重画脸的特点。尤其是脸谱的勾画尤为重要,许多角色有固定的形象,“比如三国戏里面张飞、关公和曹操,必须得从脸谱上让观众一眼就能区分开来。”
“也许我的选择多数人难以理解,我也懒得一一解释,就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琢磨脸谱。不愿意出去社交甚至连话也不愿多说,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以为我是个傻子。”陈耀武说,父亲一开始的反对和妻子现在的不干涉,都越发的激励自己一定要干出点“名堂”的决心。
随后的几年里,演出越来越少,留给他研究整理脸谱的时间越来越多。被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保易收为关门弟子之后,他搜集整理秦腔脸谱,著书成册,逐步成为从事秦腔脸谱集大成者,成名于业内,活跃于民间。
父女同趣,传承有后
“《秦腔脸谱》是我出的第一本书,收录了200张脸谱和40张剧照,书发行以后,我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家人终于默许了我继续自己的爱好。”说到这里,陈耀武如释重负的喘了口气,虽然时隔多时,依然仿佛如昨。
“剧组中除了生、旦两角儿偶有化妆师,净角儿和丑角儿基本都是演员自己画脸,花脸行,脸谱都是自己画,刚开始就是跟师傅学,把自己饰演的角色脸谱死记硬背下来,演啥画啥。”陈耀武说,正因为演员各自只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比较熟悉,实际画脸的时候也都是师徒间口传心授,行业内并没人系统的整理研究整个秦腔各角色的全部脸谱,这一现象,给了陈耀武以启发,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填补这一业界空白。
访名家收资料录实谱,“以前也有艺人画脸谱,但多数都只画在纸上,平面的那种,主要用于记谱。”陈耀武为了更直观更形象地变现秦腔脸谱,决定将他收集和创作的脸谱实录到立体面具上。为了区别人物脸型和大小,自己动手制模倒模,制作出符合自己要求的面具。
“制作异形面具属于创作进阶阶段,如果只是练习画谱的笔法,直接买成品面具就可以了。比如我女儿现在练习时用的就是成品。”隆冬季节,和陈耀武坚守在工作室的还有他女儿,对面具制作中的打坯、裱糊、修剪和打磨等步骤看得津津有味。“女儿已经跟着我学习快两年了,画笔的起和落都有模有样,对色彩也有一定的认识,假以时日,必有所成。”文/图本报记者李宗华
新闻推荐
西安出租车和网约车驾驶员核酸检测 47490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本报讯(记者陶颖)记者昨日获悉,为给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2020年12月21日起,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和西安出租...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