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把乡风文明吹进人们心里 逐步实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覆盖

西安日报 2020-07-17 05:57 大字

东升村史馆,记录、展示了村内历史文化。 (记者 王旭东 摄)

■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梁婷

疫情期间,在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总能看见两个女孩骑着悬挂鲜艳的五星红旗的自行车,自带广播,沿着村内的大街小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这两个女大学生叫王海蔚、王子欣,都是子午街道曹村本地人,也是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

疫情期间,在长安区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新时代文明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筑牢了疫情防控“红色防线”,也扎扎实实地把乡风文明吹进人们心里。

建好一个组织体系、培育一支志愿队伍、开展一批志愿活动、探索一套保障机制,长安区采取“四个一”工作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长安、服务群众。

记者了解到,长安区建好一个组织体系,让文明实践有章可循。“在做好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建立‘12345’组织框架和组织体系。建好管好用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康体育服务’五大平台。”长安区委文明办副主任杨兴军说。

目前,长安区全区共建立1个实践中心、16个实践所、232个实践站,逐步实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长安区整合了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在全区建立起3046人的新时代乡贤队伍;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组建长安国际大学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如今,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300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城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一批志愿活动,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长安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建设花园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在活动中服务和关怀群众。

此外,长安区还探索了一套保障机制,让文明实践常态开展。建立志愿服务清单制,制定20项志愿服务“主题菜单”,鼓励各志愿服务组织出台“特色菜单”,推动文明实践“照单上菜”。并建立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回馈制,对志愿者进行定星评级,按照星级换取一定的奖励,如免费参加体检、参观景区等。

新闻推荐

高颜值高科技 长安大道新建公交车站亮相

长安大道新建的公交车站典雅又大方本报讯近日,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了,长安大道沿路两侧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公交站...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