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 三秦戏台楹联

西安日报 2020-06-13 05:07 大字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戏台西安长安戏台对联

○赵刚文/图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园林中一株芬芳四溢的奇葩,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的汉语独有形式极富魅力,同时,它与作为汉字独有表现形式的书法之珠联璧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数千年来,楹联以最广泛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其中,戏台楹联可谓独具韵味,也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鬼神、宗祖祭祀及《诗经》《汉乐府》时的民间小调,至宋元时期,杂剧、院本、诸宫调出现后,戏曲演出由平地登上戏台。戏台,又称戏楼,系戏曲表演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产物。

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三秦大地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乡村,几乎没有哪个人不是在秦腔那激昂、豪放的旋律唱腔中熏陶长大的,民间流传的“听了秦腔,酒肉不香”之说,以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秦人对于秦腔的酷爱之情。当物质需求稍有满足之后,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集资搭起了精美的戏台,农闲时节或逢红白喜事,便邀请剧社名角儿来撂上几板。噫,甭提有多过瘾了!因此,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戏台也就成为三秦大地一道常见的风景线。

而戏台楹联多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可笑谈大千世界,也可写尽世间冷暖,所谓戏未开场,人已入“戏”。如,宝鸡岐山戏台联曰“一封书,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五福堂,堂堂都摆千秋剑;六追车,七剪梅,八件衣,九莲灯,十王庙,庙庙皆立春秋碑”,以数字剧名入联,对传统经典剧目如数家珍,观联瞬间经典剧情和经典形象就如过电影一般浮现在脑海,令观众心驰神往。西安长安戏台联曰“作廿四史观,镜中人呼之欲出;当三百篇读,弦外音悠然可思”(如图),将观赏经典戏曲与阅读经典书籍相提并论,如观《二十四史》,如读《三百篇》,以史为鉴额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借古喻今,直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哲理丰富、含义深刻,使观众通过剧中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千回百转、柔肠寸断,却于其中找回本真情怀——读史或看戏,其实是在看当下看“自我”,为古人担忧,其实是在为“我”扼腕。

其他如“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咸阳长武县戏台联),“乾坤一场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咸阳永寿县戏台联),“假貌写真,情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莫认作暮鼓晨钟”(咸阳三原县城隍庙戏台联),“试看开场权奸可畏,须知结果报应不差”(宝鸡凤县张家尧城隍庙戏台联),“你一刀我一枪虽杀未恼,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宝鸡岐山县宋村八社戏台联),“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宝鸡岐山益店皮影戏台联),“忠义侠,全家福,鸳鸯楼上春秋配;和氏璧,玉如意,麒麟阁下文武升”(汉中南郑县王皇庙戏台联),“乱世见英雄,开创江山,治国安邦定天下;谈论通古今,振兴社稷,文韬武略定乾坤”(商洛洛南戏台联),“戏演双台,两边各擅胜场,把往事今朝重提起;河扎九曲,一人便消劫运,破功夫日月早些来”(汉中城固药王庙戏台联),“偷姜四五担,只说全家福,谁料乾坤报;罪戏两三天,这是苦节传,不是富贵图”(汉中城固青苗会戏台联),“做戏何如看戏好;下场更比上场难”(渭南大荔县戏台联),“击鼓鸣金不及大铙以惊众;装生扮净莫若小旦而宜人”(渭南合阳县行家庄跳戏戏台联),“一线牵成国家事,事事应知贤愚至理;双手拨动古今人,人人且看善恶下场”(渭南合阳县戏台对联),“三根杆子且文且武;一片牛皮乃贤乃圣”(渭南华县皮影戏台联)……一副副戏台楹联,就像一对对追梦的翅膀,承载着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初心,飞翔在文脉丰厚的三秦大地上,或体现戏剧特点、或感悟戏剧故事、或体味戏剧人生,亦庄亦谐、情趣盎然,看似说戏,实则论人,其中深刻含义,令人凝思回味。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戏台楹联以戏为魂,以人为本,出将入相,玩味无穷,道出了戏剧情节“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惊人之笔,诠释着戏曲“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特征,给观众以美的陶冶、善的洗礼、智的启迪,对戏台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令人击节,妙不可言矣!

新闻推荐

让居民回家有车位 散步有花园 老旧小区“拆墙并院”腾出有效空间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管网铺设工作记者高乐摄近日,在隆隆的机械声中,长安区长兴南路的民政局家属院的又一道围墙被拆除...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