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颜”模式启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做到有里有面

华商报 2020-04-14 02:14 大字

干净整洁的村貌,宽敞平坦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庭院,出门可见公园、文化广场,房前屋后繁花似锦,路灯照到家门口......如今,全国各地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西安,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经意间,早已不是你认识的模样。

开启“美颜”模式

小山村变身美丽乡村样板

打造绿化示范街、种植绿篱、安装绿化带木质栅栏、制作文化墙;开展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工程,经过“花园乡村”建设打造,如今的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好像开启了“美颜”模式,无论身处何处,都仿佛置身画中。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全区乃至西安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样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如何打好收官战?3月31日,西安市出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就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提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加快村庄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9项工程,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

注重发掘特色资源

让村民成长融入时代

久经风雨的纹龙木雕、早已生锈的铡草刀、尘封多年的煤油灯……在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有一处由村委会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村史馆。开建村史馆以来,村子里的人把家中遗留下来的老物件、生产生活用具等捐献到馆中陈列。

长安区滦镇街道乔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也把废物利用起来,犁、磨盘、拖拉机,老房子拆下来的旧瓦片、檩和樑,每一件陈旧物件都能派上用场,既省钱又忒色。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不能千村一面。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村庄整治才能有序推进,避免“穿靴戴帽、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村庄建设要致力于发掘特色资源,培育时代精神,让村庄真正回归田园,让村民成长融入时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德罡建议。

村民尝到甜头

自发加入环境整治队伍

刘常德是高陵区通远街道史喻村村民,从事古建木艺30多年,听说村上要打造景观小品,便自告奋勇提出免费为村里设计建造一个亭子。“在人居环境整治之初,大家都没有经验,会经常性的把村里的乡贤能人叫到一起讨论,让大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史喻村村主任陈军劳说。

在高陵区泾渭街道米家崖村,沿着平整的水泥路,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统一的双色垃圾桶。此外,停车位设置、天然气到户、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如何通过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是我们更为长远关注的。”村党支部书记古崇利表示,在村上的大力倡导下,大规模人居环境整治让不少米家崖村民嗅到了商机,米家崖3组的魏坤和村里多数人家一样,趁着人居环境整治东风,对自家的院子进行重新规划,“过去主要还是以出租房为主,一年也就三四千块钱,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相信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会很有前途。”华商报记者 张静 文/图

>>记者手记

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乡愁

记者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前些年农村的“脏乱差”有切身体会。如今,通过走访西安多个农村,真切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村内外堆积如山的垃圾不见了,污水满街流的现象也不见了,留下的是一处处美景和村民们的笑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效果显著。

村民自始至终是农村生活的主角,让村民从环境整治行动中获得实在的益处,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中来,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而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将让村民看到生活改善的可能,激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希望与生机。

而记者也看到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卫生的改善,更需要考虑如何充分保留乡村风貌,彰显特色鲜明的村庄风貌,避免千村一面。提前为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做好规划,让农村不仅环境变美,同时经济发展找到了支撑点,让农村真正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张静

新闻推荐

西安多措并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讯(首席记者李荣)4月3日,西安市政府召开第四场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