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访塔

西安日报 2020-03-13 23:35 大字

天池寺正门天池寺塔

○秦延安文/图

西安与佛教极有渊源,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有六个祖庭都在西安。终南山是隐士的天堂,宗派祖庭大多集聚于此。虽然历经了千年风雨,但这些名寺古刹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即使庙宇不存,仍以一座塔、一棵树、一个碑的形式,记录着曾经的辉煌。长安区蛟峪山上的天池寺便是这样一座古寺。

从环山路转上乡道,在一座水库旁下车。一行人沿着一条村道徒步前行,转了两道弯,爬上一面坡,远远就看到一座塔寺隐匿在一座小山头的树木中,那便是天池寺。

天池寺又称龙池寺、普光寺,为隋代兴建。史载:杨坚还没有即位时,曾收到一位梵僧送的舍利,并称其有帝王之相。后来隋文帝称帝,记起自己少时13年的寺庙生活,便钦隆佛法、勤崇释教。仁寿元至四年,则令各州名山营建舍利灵塔,龙池寺地处天都畿辅,应诏建塔,成为隋朝三大寺之一。

唐太宗登基后也笃信释教,贞观六年(630年)亲诏华严初祖杜顺,修建龙池诸寺等,并将龙池寺命名为“普光”,在方圆十城立标明界。关于此事还有个传说,相传唐朝初年,一位西域高僧游历至此,见龙池寺庙狭小破陋,便把鼓一般大的木鱼架到山顶上,日夜诵敲,就连长安城里的唐太宗也被吵到,即命大将尉迟敬德前去察看。敬德寻声到龙池寺,抡起钢鞭便要打那高僧,谁料人没打着,钢鞭却入土三尺,敬德忙谢罪告饶。高僧道:“你速回去禀报李世民,让他亲自前来。”第二天,李世民跟着敬德来到龙池寺,探问何故,高僧说:“贫僧来自西域,法号无怀尊者,因欲在此崇隆佛法,及无立锥之地,故而坐古槐敲木鱼,请你前来。”太宗问道:“不知尊者需要多少地方。”无怀尊者说仅需一袖之地。太宗不解,无怀尊者便将袖子在空中一扬,只见周围四十八村皆罩影下。“贫僧衣袖所遮之处,请赐归寺院所属?”太宗点头应允。无怀尊者又言道:“地方虽有了,但贫僧身无分文,无力修建,也是枉然。”太宗即命敬德监修龙池寺。传说虽有夸张,但李世民登龙池寺遇无怀尊者的历史,却有碑记载。

明洪武初年,秦愍王朱樉亲自督修,开拓御道将龙池寺分为上下两寺,改名普光寺。殿宇、僧舍上百间,良田百亩,一时声著遐迩、名冠长安。谚云:“上有天池,下有普光。”“修好天池寺,吃倒翠花山”。由于地处有汪方池名曰“仰天”,俗曰“天池”,后来便改名天池寺。

天池寺坐落于一处山头上,背东面西,前后皆是山崖,一条小径从门前通过,将它如穿糖葫芦般地串在山岭之上。南有峻峰矗立,危崖峥嵘、伸接秦岑,北府潏河迂曲西去,神禾少陵两原良田浪涌,尽收眼底。险要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贾岛《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诗:“受请终南住,俱妨云石桥。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孟郊《游张南龙池寺》:“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顺着山路绕过绿树掩映的院墙,我们来到了天池寺的正门。寺门紧闭,塔却鹤立鸡群地从院中探出了身子。我们从旁边敞开的侧门入院,便看到了修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的仿楼阁式天池寺塔。塔为砖塔,底下是用石块砌成的1.53米高的须弥座,塔体为实心。塔平面为六边形,每边长2.53米,共7层,通高约20米。一、二、三层六面均有砖雕饰窗和石门。窗户为两扇式的推拉窗,雕花镶于窗棂之中,门是石雕的十六钉大门,门头有三朵石雕莲花装饰。不管是砖雕的饰物还是石雕的门窗,都刀功精湛、惟妙惟肖。塔身每层檐下有砖砌斗拱,形式为一斗三升,斗拱上是紧密相连的塔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每层边角各系铜铃一颗。塔顶是1米高的铸铁尖顶。六百多年的风雨,让天池寺塔千疮百孔,2012年在对天池寺塔进行维修加固时,在顶层发现影骨舍利一枚、化石两块,现藏于长安博物馆。不知这枚舍利是不是当年隋文帝获得的那枚,但已足够震慑人心了。

迈过二道门,进入寺内。两边是新修的钟楼和鼓楼,中间一座小桥跨过一座水池,正是“天池”。据说此池曾泉水汩汩,寺庙也由此得名,可惜现在却是一潭死水。正中是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法堂,侧面为僧房。寺中还存有明万历二十七年铸造的大饭锅一个,直径达1米、高1.2米,据说煮一锅饭可供300人食用。

寺里静幽,寺外开阔,往来香客不多,但隐士和驴友却络绎不绝。大家来此皆为净心,访塔尚古。虽然天池寺的曾经皆成往事,但那一座塔却让人痴迷。

新闻推荐

“特殊通行证”颁给养殖户 保证市民吃上新鲜鸡蛋

养殖户肖养红在鸡舍里捡拾鸡蛋。(首席记者李明摄)本报讯(记者王燕通讯员陶莉)“10万只鸡,一天产蛋2800公斤,半个月里出...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