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个泥塑人物重现集市场景 堪称关中版《清明上河图》

三秦都市报 2020-01-04 01:54 大字

苗春生师徒做出的关中版《清明上河图》苗春生用了3个多月时间,和徒弟胡振波一起完成了大型泥塑《集日古镇》。记者昨天看到了这组作品,除了门楼、房、虫鱼鸟兽之外,仅人物就多达350个,栩栩如生、形态迥异,浓郁的关中农村民风民俗扑面而来。

在西安长安区,69岁的苗春生以制作泥塑而闻名,他本人也是长安泥塑的第三代传承人。

长安泥塑技艺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当时长安王曲镇新庄人刘建勋、刘建东兄弟,经常给庙里塑神像,在陕西关中、甘肃一带很有名气。其子刘学良继承父业,苗春生师从刘学良。

“学艺快40年了,创作了4万多个泥塑人物,全凭自己爱好。”在长安区周家庄北村的工作室,苗春生告诉记者,1985年前后他开始自己创作,作品也由原来的表现古典人物,转变为表现关中农民朴实、憨厚、节俭、富足的特定瞬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从吃裤带面的老汉、喂奶的媳妇、吼秦腔的老农,到走丝路的商旅、头顶手帕的老太婆、纳鞋底的少妇、抽旱烟的老汉,一件件泥塑作品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在苗春生看来,做泥塑并不难,但是要做出有血有肉、有感情,能够看到人心的作品却非常难,

苗春生带过不少徒弟,40岁的胡振波跟着他学艺有10年了,在胡振波眼中,泥塑艺术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技巧,第二是生活,“好的艺术一定是来源于你的生活。”

去年9月开始,师徒俩开始构思一部新作品《集日古镇》,希望赶在农历新年前面世,初衷是“想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农村人逛年会、采购年货、赶集是什么样的”。

经过构思、采土、和泥、塑形、捏制等过程,师徒两人将一个关中集镇的场景进行了微缩还原。整件作品长7米,宽1.25米,中心是城门楼和城墙,狭长弯曲的街道从城门洞穿过,高低错落的房屋下,有摆摊卖吃喝的,有聊天、说书、习武的,也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非常壮观,被当地村民称为关中版《清明上河图》。

“这样的关中古镇早已看不到了,过年、买年货的场景也发生了变化,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中国人不变的心愿。”如今,慕名前来拜访的人很多,有的是求一件作品,有的是来参观学习,但苗春生和他的徒弟依然在用手中的泥巴,记录着家乡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变迁,他们希望农民将来的日子能够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宇梦林

新闻推荐

珍爱涓涓清流 打造护水铁军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万物,哺育生命。虽然地球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但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随着工...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