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一水间
小时候,夏夜里,每逢星星缀满天空的时候,我都会随大人去打谷场上纳凉。夜风吹着,蛙声阵阵,荷香十里,惬意极了。而此时,我常常会缠着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待听完了故事,我总会望着高远的黛蓝色的夜空,在无垠的银河里,寻找牵牛星织女星,直到眼皮打架,沉沉睡去。上大学时,也许是正谈着恋爱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读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尽管多次听过故事,尽管多次吟诵过这首词,我却从来不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我的家乡长安有关系。等我知道这些时,已是多年后的事了。
我的故乡在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区过去叫长安县,撤县升区,才是近十多年间的事儿。长安区在西安城南,距西安也就20多公里,它南揖终南山,境内有少陵原、神禾原,樊川、御宿川,以及沣河、潏河、滈河等,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地方。唐代,长安曾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居住地,别墅区。“长安韦杜,去天尺五”,说的就是这里。而牛郎织女的传说,自汉代始,就源自长安西部的沣河之滨斗门镇一带,至今流传不绝。史载,汉时,汉武帝为征讨西南诸国,在今之斗门镇一带,开凿昆明池,以习练水军。池方圆四十里,相当于六个杭州西湖那么大。池成,依照《诗经》上的记载,特在池之东西岸置石人各一,隔水相望,以像天上之牛郎、织女二星宿。这就是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来历。至唐代,这一传说,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唐代诗人游历昆明池,多有歌咏这一传说者,如童翰卿在《昆明池织女石》一诗中,就曾写道:“一片昆明池,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至于民间,信之者更甚,牛郎、织女已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神,尊称为石爷、石婆,庙而祀之。今长安斗门就有石爷庙和石婆庙,内供奉牛郎、织牛石像,像高皆2米多,至今香火不绝。尤其在七夕这一天,香火更甚。十多年前当记者时,我去斗门镇采访,曾亲睹当地百姓朝拜石婆、石爷像的盛况。这也是我作为一个长安人,第一次得闻牛郎织女传说和我们长安有关。当时,我还汗颜了半天呢。我想,人们从古至今之所以崇信石爷、石婆,无非寄托了他们对自由、忠贞不渝爱情的美好愿望和向往。
去年深秋,我受西咸新区之邀,和十多位作家去新区采风,采风期间,去了诗经里,去了海绵城,去了沣河滨,自然,也去了昆明池。在池上游览期间,我特意登上了凌波横架于湖上的鹊桥,站在桥上,望着桥栏两边众多的造型不一栩栩如生的喜鹊,望着在夕阳中光影明灭的池水,以及池边的残荷、秋柳、远处的村庄人家,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盛夏时节,这里的荷花无声地开着,浓艳而热烈,荷叶田田,随风起舞,香风阵阵,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飘荡,当是一幅多么醉人的图画呀,一时竟心潮澎湃。我在心中默默地说,经过两千多年时光的淘洗,如今的昆明池是更加的澄明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更加的美丽动人了。而牛郎织女的悲剧,在时下还会不会重新上演呢?我回答不出。秋风中,夕阳如血,霞光满湖。
□高亚平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生杰通讯员王晗)12月5日至12月15日,按照长安区环境委工作安排,长安区环境办联合区纪委监委、区考核办、区委督...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