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和人民一道前进的好公仆

西安日报 2019-06-27 04:36 大字

■记者雷县鸿

人民作家柳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和他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广大作家在内的一代代中国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著名作家,都把柳青当成自己文学路上的领路人和导师。在新时代,人们学习柳青,就是要学习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人民一道前进”的公仆精神,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柳青是群众的贴心人

柳青曾在西安市长安区生活了14年。

1952年柳青从北京“到西北深入生活”来到西安,随后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随后又前往当时的王曲公社皇甫村“蹲点”,并把家安在了皇甫村,这一住就是14年。14年的时间里,柳青和村民比邻而居,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他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身影。穿着和农民群众一样的衣服,戴着和农民一样的草帽,柳青农忙时和农民一起下地劳动,闲暇时走街串户和群众唠家常,坐在炕头和村干部商量合作社的大事小情;他也在街头深入观察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村里的乡党有啥话都愿意给他说,碰到难缠事也找他帮忙解决,群众把他当成了知心人。在王曲公社“三、六、九”逢集时,柳青经常骑着旧自行车,挂着竹篮子,在供销社买好东西后,就在王曲街道下棋,和群众一样屁股下边坐块砖头,戴着草帽,而看棋的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长安区政协编辑的《柳青在长安》口述文史资料中,曾经和柳青一家做邻居的罗润怀回忆到:“我家当年住在神禾塬下的中宫寺东隔壁,和柳青是最近的邻居。柳青一家刚到中宫寺住时,房子、围墙都破败了,院内长满了杂草,他找了工匠整修了十多天,才勉强住了进去。柳青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坨眼镜,穿衣打扮和农民一个样。你来我往,两家很快成了好邻居。”

14年时间里,柳青心心念着王曲公社的乡亲,在皇甫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就的鸿篇巨制《创业史》第一部发表后,他把全部稿费捐赠给王曲公社,即便在身患重病的日子里,他依然惦念这皇甫村的乡亲。在群众眼里,他就是皇甫人,他就是王曲公社群众的一份子。

柳青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柳青逝世已有40多年了,但他和他的作品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柳青精神,依然被人怀念和学习,并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柳青精神的热潮,而关于柳青的故事,也被艺术家们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柳青》,在全国巡演期间,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烈好评,广大观众纷纷为这部精彩的剧目喝彩点赞,更为柳青精神所感动。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邯郸巡演时,有一个工人老大哥在看完演出后特意找到后台,说有问题需要反馈。当我们拿出本子准备记录时,没想到他的意见是,演出排得太少了——他跟我们说‘这样的好剧,老百姓们爱看得很!你们要多演,好好演下去!’”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话剧《柳青》在一场演出中爆发出35次热烈掌声,被观众和媒体赞为“该剧把一个大写的‘人’字写到魂里头,感人至深。”最终,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上话剧《柳青》荣膺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让柳青精神在新时代传播到全国各地。话剧《柳青》以著名作家柳青这一典型人物作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也被业内专家视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剧协顾问廖奔在观看后表示:“为何要演作家柳青?因为他的价值取向给人启迪,他创作的成功让人景仰,他的生命轨迹令人感喟,他的灵魂升华使人震撼……”

此前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长安区梨园春秦剧团共同推出的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演出后也是广受广大群众喜爱。该剧共六幕,剧情曲折起伏,以浪漫主义的戏剧手法再现了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的创作历程和人格魅力。

与此同时,柳青的感人故事还被拍摄成电影,该片将再现柳青在长安皇甫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14年创作经典作品《创业史》的心路历程,结合他与妻子马葳令人感动的情感故事,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刻画,力争让观众看到一位交织着家国情怀与追梦决心的人民作家形象,感受到“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的文人风骨。

新闻推荐

青年干部挑重担 助力减税降费落地

本报讯(牛犇记者郑唯舒白圩珑)在西安市长安区减税降费一线活跃着一支由青年税务干部组成的“青春梦之队”。近日,他们作为宣...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