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走红”启示录 文艺精品创作离不开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西安日报 2019-03-26 06:24 大字

前往柳青文学馆参观的人士络绎不绝。

除了正在全国巡演的话剧《柳青》,秦腔《柳青》已演出100多场、电影《柳青》则已杀青,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的柳青文学奖,影响力日增,《柳青传》等作品相继出版,柳青文学馆也在长安建成向社会各界开放……围绕柳青及其精神开展的文学艺术创作等,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作家柳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柳青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围绕柳青及其精神开展的文学艺术创作,在助力西安乃至陕西文艺精品创作的同时,对研究柳青文学、深入学习“柳青精神”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记者雷县鸿文/图

文艺评论家胡安忍表示,柳青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话剧《柳青》塑造的柳青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不无审美价值。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董颖夫说:“柳青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也是一位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的人,这与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当下的文艺创作,需要从“柳青精神”中汲取营养,脱离了地气的创作,没有生活气息的创作,都难以在读者观众中产生真正的影响。

柳青从西安“走”向全国

柳青和他创作的《创业史》,在中国文坛具有重要地位。上世纪50年代初,柳青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当时的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14年时间里,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了皇甫村这片土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14年生活的丰厚积累,成就了柳青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品格,帮助他完成了鸿篇巨著《创业史》。

3月19日晚,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柳青》,在省内完成了40场演出后,该剧开启了首轮全国巡演。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首场演出,即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强烈反响,观众们为演员的精彩演出点赞,向“柳青精神”致敬。

在话剧《柳青》之前,由董颖夫和省京剧团一级编剧张民翔共同创作完成的秦腔《柳青》,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记者日前在柳青文学馆采访时,遇到了董颖夫,他是给柳青文学馆送《秦岭》杂志合订本的,“上边收集有100多篇柳青写的随笔,刚做好我就想着赶紧给柳青文学馆送过来,让更多观众都看看。”谈及秦腔《柳青》的编排和演出,董颖夫说:“秦腔《柳青》截至目前已演出了100多场,以后肯定还会给观众演,在西安,在陕西,秦腔是非常受群众喜爱的戏曲,用秦腔这种艺术形式展示柳青形象,群众爱看,也喜欢看。说实话,用话剧弘扬‘柳青精神’,在国内其他地方会比秦腔更能为外地观众接受,我很高兴能有更多的观众看到话剧《柳青》,让大家都来学习‘柳青精神’。”

胡安忍表示,话剧《柳青》中,主创人员别具匠心地为柳青设置了3个对立面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文学爱好者黄文海。黄文海同柳青的精神差异,集中表现在对文学的认识上。黄文海的轻浮、浅薄,与柳青的深沉、真诚,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创作的作品,哪个是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哪个是从血管里淌出来的血,泾渭分明。这一情节设置暗示观众,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庄稼是从肥沃的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样,是脚踏实地、由一个大写的灵魂外化出来的。这也为我们带来启示,即文学创作来不得半点虚的,需要脚踏实地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好作品来。“话剧《柳青》塑造的柳青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不无审美价值。柳青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随着话剧《柳青》的演出,相信全国各地会有更多的人认知‘柳青精神’,学习‘柳青精神’,这也是话剧《柳青》自身的价值所在。”

沿着柳青的足迹去创作

无论是话剧《柳青》还是秦腔《柳青》,主创人员在创作期间,都曾踏着柳青的脚步,“深入生活”,实地走访采风,切身感受柳青当年创作的心路历程。董颖夫说,多年来光搜集整理的柳青史料就有160余万字,在编创过程中,好多次到长安皇甫与柳青当年的同事、好友、群众座谈,体验生活,前后历时3年,八易其稿才创作完成,“在演出中,我们秦腔《柳青》剧组以‘柳青精神’写柳青,以‘柳青精神’演柳青,边演出边打磨,努力打造艺术精品。好多观众看完后非常感动,也让我们一班人觉得这个戏排得有价值有意义。”

话剧《柳青》在创排前,主创团队多次走访群众,到柳青生活工作过的皇甫村一带采风,深入挖掘素材。为了深入感受和了解人民作家柳青的故事,演员们深入农村,在皇甫村感受生活,每一个演员都认真阅读了《创业史》,深入了解柳青的事迹,经过反复推敲,几经修改,才最终将话剧《柳青》推向舞台。董颖夫说:“话剧《柳青》的主创来和我座谈,他们的精神很让人感动,在我看来,大家都是为了弘扬‘柳青精神’,这是好事,关注的人越多越好。我们研究柳青文学,学习‘柳青精神’,创排《柳青》剧目,得自己先好好学习柳青,不这样,咋能写出好剧本,排出好戏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对柳青的研究,近年来影响越来越广泛。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修建了柳青墓,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建起了柳青文学馆,长安区编写出版了《柳青在长安》文史资料专辑,董颖夫、邢小利和仵埂合作编写的《柳青纪念文集》、柳青女儿刘可风所著的《柳青传》也出版发行,这些工作的成功开展,为社会各界了解柳青、研究柳青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平台。董颖夫告诉记者:“由陕西省作协主办、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的柳青文学奖,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影响力越来越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文学创作者能踏着柳青的脚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来。当下的文艺创作,需要从‘柳青精神’中汲取营养,脱离了地气的创作,没有生活气息的作品,都难以在读者或观众中产生真正的影响。”

新闻推荐

“西北狼”今战浙江绿城

今天下午,中甲联赛上演焦点战,陕西大秦之水队将在渭南市体育中心迎战浙江绿城。虽然对手实力很强,但“西北狼”目标仍然是全...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