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蓥”到底是什么东西

玉林晚报 2018-04-29 10:59 大字

被拍卖的"虎蓥"鋬与盖之间缺少链子。虎蓥上的铭文。现收藏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的西周时期青铜"虎尊"。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中国春秋早期青铜"交龙纹匜"。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西周时期青铜"鸭盉"。苏州枫桥出土的楚途盉(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一件叫“虎蓥”的西周青铜器,近来成为一个新闻热词。这件据称是一名英国上校当年从圆明园抢掠去的青铜器在英国一家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出了41万英镑。何为“蓥”?其实就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盉。但同一类器物为什么有的叫“蓥”有的叫“盉”呢?在迄今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中,为什么叫“蓥”的极为稀少?“虎蓥”的“鋬与盖”之间是否应该有一条链子相连?

“蓥”为什么受到格外关注?

上世纪60年代陕西张家坡曾发现青铜“蓥”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蓥”就曾引起过广泛关注。1961年10月30日,陕西长安县的张家坡因为筑路取土发现了一个埋有青铜器的坑,从坑中共计出土53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除少数两三件略有损坏外,其他皆保存良好、完整,其中就有一件蓥。

这件蓥和同坑的青铜器是随葬品吗?据当年发表的简报称,此坑长120厘米,宽80厘米,距地面深不到100厘米。考古人员接报赶到现场时,坑口已被扰乱,在坑的周围发现了西周晚期的陶器残片。但在随后的进一步钻探中,周围并没有发现重要的遗迹。

张家坡窖藏青铜器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亲自就这批文物作了考证、分析,并在196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一文,对许多谜团进行了解释:“器既非作一时,亦非作于一家,证明坑中埋藏状况,确非墓中殉葬品,而是窖藏。”

谁会把这么多贵重之物埋到地下?郭沫若给出了两种推测。一种可能是“厉王奔彘”时埋下的,周厉王改革失败后国人发难,引发内乱,被迫离开王宫,流亡到彘地(今山西霍州)。另一种可能是“幽王灭国”时埋下的。当时贵族出走躲避动荡时局时,家里携带不便的贵重东西只好埋藏到地下。这种推测虽无更多证据,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发现窖藏一带是西周国都丰镐遗址所在,而且在这一带已发现西周时期窖藏不止一处。如在附近的马王村,曾于1967年、1973年两次发现窖藏青铜器。

张家坡窖藏青铜器到底是谁埋下的,真相已难以查清,但这批窖藏为现代博物馆又增添了一件稀见的青铜蓥却是不争的事实!青铜蓥因为极其稀少,因而受到格外关注。

同样器物为什么有的叫“蓥”有的叫“盉”?

“蓥”与“盉”是一类东西的不同称谓“蓥”是“盉”的别名

根据器身发现的铭文,张家坡出土的青铜蓥最终定名为“伯百父蓥”,这件青铜蓥因为铭文出现了“鎣”字所以备受瞩目:“有伯百父乍孟姬鎣”;还因为同坑中有一件器型、功能相似的青铜器,但定名为“伯庸父盉”。

为什么同样器物名称、叫法却不同?“蓥”与“盉”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传统上认为这是一样东西的不同称呼。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称,“蓥”是盉的别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历史专家朱凤瀚认为“蓥”是盉的异称。

即便铭文中有“鎣”字,专业书典上仍习惯称之为“某某盉”,如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盉”条,图列29件商周青铜盉,其中便有伯百父蓥,但称为“伯百父盉”;朱凤瀚著《古代中国青铜器》对盉论述较详细,但仅在“盉”条下附“鎣”,也提到了伯百父蓥,且说明铭文有“鎣”字,依然称为“伯百父盉”。

从功能上看,“蓥”与“盉”确是一种东西,能不能把有铭文“鎣”的青铜蓥称为“盉”?显然不合理,就如小米与华为都是国产手机,能把小米手机称为“华为手机”吗!铭文有“鎣”字,就应叫青铜蓥,无“鎣”字再称青铜盉比较合理。在当初的考古简报上,考古人员便很谨慎,并未依考古通行概念称伯百父蓥为“伯百父盉”,也没有将之归入盉类,而是在“其他”中作介绍。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带铭文“鎣”字这类铜器并不多见,有海外学者声称,目前存世青铜蓥仅7件,好多人都知道的就是张家坡出土的伯百父蓥。为什么难查到?固然与出土少有关,但也与人为有关。目前权威专著中即使铭文中有“鎣”字也都称之为“青铜盉”,除将伯百父蓥称为“伯百父盉”外,目前流落海外、为瑞典威尔逊藏品的师辅蓥也是这种情况,器身上有铭文“师辅作宝鼎”,即“鎣”的异体字,但国内均称为“师辅盉”。

具体到“虎蓥”这一名称,有媒体认为是拍卖行炒作的需要,因为青铜蓥稀有,而青铜盉很多。其实拍卖行如此命名并无不妥,因为其器身确有“鎣”字。称其为“虎蓥”有问题吗?也没毛病。在不知道器主、也无铭文的情况下,根据器形、纹饰等特征来命名也是常规惯例,如目前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品“虎尊”就是这么命名的。龙、马、牛、犬、羊、鸡、鸭、鸟等这些禽兽出现在青铜器名中十分普遍,如器形比虎蓥更精美的河南省博物院藏品叫“鸭盉”,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中的中国西周青铜器叫“牛簋”,而另一中国商代青铜器牛形尊则依铭文定名为“小臣艅犀尊”。由此可见,如果将虎蓥称为“虎盉”反而欠妥。

“虎蓥”是一件有残缺的青铜器吗?

按《中国考古学大辞典》描述“鋬与盖”应有链相连

事实上,关于盉到底是什么,学术界的争论已持续了上百年,迄今不同专著中说法都不统一,基本上分为“酒器”或“水器”。

释“盉”为酒器中影响最大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其《说盉》一文中,称盉的功能是“和水于酒”,即调和酒之浓度用。“盉”是古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盉,调味也。从皿,禾声。”为什么盉读为hé?笔者认为,或与这种调和功能中的“和”有关联,在已发现青铜盉中,有的青铜盉铭文就用“和”字代“盉”,如孔史盉就写作“孔史和”。

当代青铜器研究权威容庚、郭沫若、郭宝钧、陈梦家、马承源等也都认为是酒器。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称“盖兼温酒之用也”;在“酒器派”中,观点特别的是郭沫若,称盉“如少数民族之咋酒罐耳”。持与上述观点相反的代表学者是朱凤瀚,其《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明确划归为“水器”,与“盘”“匜”“鉴”等同类。而最新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则比较中庸,认为盉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水器,也为盛酒器。”

笔者认同朱凤瀚将青铜盉归入水器类的观点,盉应是可盛装液体的器皿,既可以盛水装酒,又可为水或酒加温的多功能生活器具,兼有温鍪与鐎的功能。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盉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多与洗脸用的盘放在一起,形成“盉(蓥)盘组合”,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中出土的壶形盉便放在一个盘子内。青铜蓥也都是与盘放在一起,上述的伯百父蓥,出土时便是压在伯百父盘的下面。

从金文“盉”的造型来看,就是“把水往盘里倒”,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青铜盉是水器。比如天冷时,将水温一下再往水盘里倒。在与盉有差不多功能的匜于西周中期出现并流行以后,则多是“匜盘组合”。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春秋早期墓葬群中,凡有盉、盘即无匜,凡有匜、盘则无盉,若盉、匜同出,则配以二盘,可知盉与匜是用途相同的水器,且可互用,有的铭文中直接把匜形的青铜器称为“盉”。当然,考古中也发现了盉与酒器放在一起的现象,此时盉的功能就应是王国维所称的“和水于酒”。

盉(蓥)到底是什么样?《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基本形制为圆口、深腹,前人管状长流(喙),后有鋬,上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鋬与盖之间有链相连,个别有提梁。”对照起来,英国拍卖的圆明园被掠青铜器虎蓥是典型的青铜盉。从公开的虎蓥照片来看,虎蓥的造型、纹饰生动漂亮,十分精美。但笔者认为,如果不是有意拿下链子的话,虎蓥是一件有残缺的青铜器:鋬与盖之间的链子哪去了?链的作用是防止盖子离体丢失,或许有的学者认为青铜盉不一定都有链子的,但这件虎蓥应有链,因为鋬与盖上留有穿链子的孔。那虎蓥的链子哪去了?现在尚未可知。

(转自咸宁新闻网,本文作者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

新闻推荐

车难等 卫生差 服务不到位 西安民营公交这些问题待解决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补充大公交的不足,西安市开通民营公交线路47条。2016年,西安启动民营公交线路回购工作后,市内仍在运营的民营线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地铁线路的增加,民营公交面临更加...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