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家的两个泉
李生海
我有一个姑妈家在长安区杜曲的寺坡村,他们家是当年少数住在公路西边的潏河滩上的人家之一,村里人说他们是住在“河里”的人。他们家一共有两个泉,一个是吃水用的泉,另一个是浸泡东西的泉。长安人把“泉”叫“cuán”,姑妈家就是靠吃泉水过日子的。回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去姑妈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两个泉。
姑妈家的叔伯有弟兄七人,姑伯为老五,七家人的房屋零零散散、高高低低散落在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里,各家之间既离得不远,又不挨着。当年人们的生活还比较清苦,他们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稻草棚,四面墙却全都是石头垒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整整齐齐排列有致,室内的墙壁用黄泥加稻草抹得平整光滑。当年潏河滩上有不少小泉眼,就像河堤上出现的管涌一样,汩汩地向外冒着水。为了清洁,人们用石头在泉眼周围砌一圈,就是一个吃、用水的泉。
姑妈他们吃水的泉在院子的西南侧,水面足有两平方米,周围用大块扁石头箍成不规则长方形,其中西、南两边高出地面四五十厘米,而东、北两边与地面呈平面,这也就是他们的“井台”。井台旁边有一棵大柳树,平时,一个两米多长的柳木钩子就挂在柳树的一个杈枝上。泉水很浅,水深也就两米左右,而且非常清澈,一眼能看到底。泉底也平铺着大小石头,石头的缝隙中是更小的沙粒,泉水就是从石头缝中冒出来的,虽然地下水一直在向外冒,但泉却总是不会满,可能又从旁边渗了下去,只是人看不到罢了。我曾经爬在泉边呆呆地朝下看了很久,看到冒出来的泉水将泉底的小石块沙粒冲得不停在动,这些小石块和沙粒被冲洗得非常干净。人们打水时,用柳木钩子搭住桶襻(即桶梁),在水桶底接触到水面的一瞬间,用木钩快速将桶襻朝下一压,然后迅速拉起,木桶很快就能盛满水,再顺势提到地面上来。即便不小心把木桶掉到水里,也能很快捞上来。听我父亲说,无论天旱雨涝,姑妈家的泉水一年四季从来都没有干过,而且水质很好,即使喝了泉里的凉水,也不会闹肚子。
专供泡东西的泉在院子的西北方,距离吃水泉足足有五六十米远,离河道更近一些,面积有吃水泉的两倍多,也用大大小小的石头箍着。水里泡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树枝、树皮等东西。那天家里的大人们从泉水里捞出了一些泡好的柳树条,准备编柳条筐。几个大人和表哥们拿起柳条,用牙齿紧咬住大头儿,两手捏住柳条从嘴唇跟前使劲儿往下一拉,柳条上的皮就完整地脱了下来。他们一个个动作都十分熟练,一会儿工夫,就嗖嗖地脱好了一大堆柳枝,去了皮的细柳条白白光光的非常好看。我站在旁边看得手痒痒,也拿起一根柳条照着他们的样子往下拽,谁知树皮没弄下来,却把我的手指头划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往下流,还把人家剥了皮的柳条也染红了不少,表哥赶紧把我抱回家,让姑妈给我包扎伤口。
现如今潏河的水也少多了,河里也看不到小鱼小虾了。河道被整治一新,住在河滩的人家都已经搬到村里住了,更见不到河滩上一个个泉眼了。
新闻推荐
西安市十佳杰出农民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争做新时代新农村致富带头人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可以用“三个让”来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的愿景:一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二是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让农村成为...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