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年回家路

西安日报 2017-12-21 00:00 大字

有这样一位老人,膝下六个儿女,却在养老院度过晚年。在法与情的感染下,苦等八年的老人,终于在病榻上等到了儿女们迟来的关爱。本期《法院院长讲办案故事》栏目,是长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新军讲述的《八年回家路》。

李春霞是长安区杜曲街办人,今年已经87岁了。八年来,老人一直有一个心愿。为了这个心愿,她把自己的六个儿女告上了法庭。人们常说,血浓于水,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一位耄耋老人决心告自己的亲生儿女?

原本,李春霞和丈夫育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1996年丈夫去世时,子女们都已成家,三个大儿子也先后搬出老宅,把四间老宅留给了小儿子,并约定老人随小儿子共同生活。

2010年,小儿子翻新旧房,协商让母亲暂住在其已故大哥的家里,并承诺待新房建好后便把母亲接回来。但新楼房盖好后,小儿子拒绝母亲搬回来住。家回不去了,住大儿媳家不是长久之计,三儿子也拒绝接收母亲。眼看着风烛残年的老母亲无家可归,无奈之下,离异租房住的二儿子将母亲送往老年公寓。

今年4月,老人不慎摔伤致腿部骨折,三儿子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暂住。在老人的心里,小儿子住的老宅才是自己的家,八年来,做梦都想着能回去。这次生病后,老人回家的念想更是与日俱增。终于,李春霞老人咬咬牙,一纸诉状将六个子女全部告上法庭。

其实老人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在老宅子能有自己的一间房住,一日三餐有口热饭吃。可是,这么简单的愿望竟然八年都实现不了。拿到起诉材料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到。为了给老人孤寂的晚年一个交代,也为了弘扬传统孝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给基层群众上一堂法制课,我决定用心、用情办好这个案子。

7月17日,第一次的庭前调解并不顺利,六个被告中有三个都没来,其中就有本案最关键的四儿子。考虑到家事案件强烈的伦理性特点,我决定直接进村入户寻找突破口。7月26日一大早,在和村支书简单交流后,我来到老人三儿子家,碰巧二儿子也在。问及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两人都表示母亲愿意待在谁家都可以。但到小儿子家后,他却对母亲的起诉暴跳如雷,对两个哥哥也是多端指责,绝口不提对母亲尽赡养义务。面对这种情况,我考虑首先不能让场面失控,只有各方都冷静下来,老人的赡养问题才能有着落。在村干部的配合下,我从亲情、孝道入手,话亲情、讲法律,小儿子终于同意坐在一起商量解决老母亲的问题。趁热打铁,随着各方情绪的缓和,在村支书、调委会主任的协助下,我当即在村委会组织现场调解,当天达成和解。

苦苦等待了八年之后,病榻上的老人,终于等到了儿女们迟来的关爱和小儿子同意接她回家的诺言。我永远都记得,李春霞老人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回家时一脸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更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法官而热血沸腾。家事审判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专业化、人性化审理每一起家事纠纷,更是我们人民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记者金明刚通讯员徐军整理

新闻推荐

韦曲北街占道噪音问题已整治

12月14日华商报C01版“小8跑街”栏目关注了西安韦曲北街存在的占道、噪音、卫生等问题后,长安区城市管理局迅速行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治。针对韦曲北街出店经营、乱堆杂物、噪音扰民、非机动车...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