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好“12345”组合拳 开启脱贫攻坚长安新实践

西安日报 2017-10-18 12:41 大字

蓝领计划培训使贫困人员有了脱贫的一技之长。长安区设立智慧脱贫平台实时监控农村贫困户脱贫进程。团区委组织大学生和贫困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农业园区开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新平台。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贫困户义诊。王莽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五大产业片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危房改造户在已经竣工的新房前为帮扶干部点赞。农业土专家田间地头为群众指导中蜂养殖。“脱贫攻坚·你我同行”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图/首席记者李明文/通讯员杨丹郭沛军

金秋时节,长安区丹桂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城乡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干事热潮。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要求,长安区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头等大事,扎实推进“八个一批”措施落实,大力实施“12345”工程,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1”,就是建设一个平台。长安区确立“细致分类、精准施策、分类清零”基本思路,将致贫原因分类到户、细化到人,将帮扶措施落实到户、精准到人,通过实施行业脱贫政策,解决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不同类别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分批达到稳定脱贫条件。为将抽象思路形象化、具体工作数字化,长安区与百度创新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建设了长安智慧脱贫平台,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做到直观可视、心中有数,对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进行跟踪式管理,做到实时监管、责任到人。目前,长安智慧脱贫平台已建成并上线运行。

“2”,就是突出两项重点。集中实施金融扶贫和产业脱贫两项攻坚行动,按照“应贷尽贷”原则,协调4家金融机构登门办理贷款手续,全力提升小额贷款获贷率。在产业脱贫方面,按照每户1万元标准,区财政列支2801万元,切块到街道,直补到农户,确保贫困户手中有钱、创业不愁。目前,全区已有2751户贫困户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涉农企业,除每年至少获得1000元红利外,还可以优先到农业园区培训、务工,既学本领又增收。

“3”,就是实施三个工程。自提标准、自筹资金,实施安居、健康、美居三大提质升级工程。区财政列支2424万元,按照每户6万元标准,支持贫困群众建新房,目前,全区404户危房改造项目中,已有304户竣工。实施健康工程,区财政列支45万元,按照每人100元标准,为五保户以外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建立起了医疗救助“四重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实施美居工程,以街道为单位,按照每户1000元标准,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修补门窗、粉刷墙壁、添置家具、打扫庭院,让贫困户卫生面貌发生明显改观。

“4”,就是健全四项机制。建立驻村联户帮扶干部管理机制,划分21个脱贫攻坚“战区”,对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等各方力量统一管理,为精准帮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帮扶机制,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帮扶队伍,定期为贫困群众提供卫生保洁、送课上门等服务,打造出脱贫攻坚“第五支队伍”。建立扶志长效机制,依托村级道德评理会,定期组织贫困户开展“扶志评星”活动。深挖“党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中的“X”内涵,把非公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作为有效载体,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5”,就是实现五个目标。牢牢把握“三变”改革内涵,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统领,加快实现“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目标。在点上,自加压力、自增任务,在推进5个市级试点村改革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1个村,涵盖山区村、平原村、塬区村等各种类型,并以试点村为基点培育打造特色小镇,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力脱贫攻坚。在面上,将“三变”改革与产业脱贫、金融扶贫相结合,发挥区内涉农企业众多的优势,鼓励贫困户将产业补助资金、小额贷款委托企业经营管理,使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以恒产保恒收”目标。目前,已有943户贫困户以小额贷款入股企业,享受到固定分红实惠。

新闻推荐

长安社会救助温暖百姓心 脱贫攻坚共建幸福景

“今年以来,长安区各项救助资金支出已达7891.5万元,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6151人次,教育资助382人,临时救助累计救助9222户。”这是长安区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交上的最具含金量的重量级答卷。今...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