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20年修复古桥 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
常宁州老人向记者讲述子午峪历史
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峪口,退休文保干部常宁州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历时20多年,用自己的双手和匆忙脚步收集史料,保护正在消失的“记忆”,义务修复了一座清代古桥,为后人留下更多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乡愁”。他的义举经全国九省主流媒体评委的投票认可,被评为阿里巴巴207期“天天正能量”三等奖。
记者昨日特意将获奖证书带到常宁州老人在长安区的住地。本报新闻调查部主任闫晓鸿受报社委托,与长安区文明办主任胡洁一起为常宁州老人颁奖。老人笑着说,阿里巴巴奖给自己的1000元奖金,自己已经收到了。然后指着获奖证书上“天天正能量”五个字,认真地说道:“这个奖状对我修桥这个事来说很重要。”
据《西北开发史》记载,清朝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对子午古栈道全线进行了整修,在子午峪口修建三座古桥,分别为石板桥、拐峪桥和头道桥。其中头道桥被村民们誉为“城南第一桥”,为清代所建。
然而1982年的一场山洪,使得这座桥垮塌,在子午道上彻底消失了。1993年春节后,曾任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的常宁州,退休回到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办南斗角村安度晚年。看到头道桥的破败遗迹,心里就不断念叨:“我是文物保护的老兵,保护文物是职责;忘记历史,就是愧对祖先。”
1996年春节期间,常宁州去20多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做客。未进院门,就盯上了门槛下的一块方形石条,蹲在地上用手比划着,测量过后,他告诉亲戚说,修复古石桥缺少的就是这种规格的方形石料。亲戚笑称那是农村人普遍废弃的门墩。第二天早上,常宁州就出资雇用村里一位有车的村民,载着他走村串乡收购石门墩。历经近20年的奔波,常宁州自费10万元,终于收齐了修桥要用的1600个方形门墩。为了解决修桥的技术问题,他还到市里请来桥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2015年10月中旬,经过5个多月的艰难施工,子午峪口被损毁的头道桥,终于以典型的中国古式双层石拱桥模样重现在世人面前。步入耄耋之年的常宁州激动地说:“如今这个心愿实现了,我死而无憾。”
文/图本报记者孙涛
一座石桥和一位老人的故事 后续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严文辉)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西安交警按照“全警上路、严管严治、提早防控、处置高效”的原则,圆满完成了交通保障任务。节日期间西安交警122指挥中心累计接警26173次,其中事故报警5756...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